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德配天地的意思、德配天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德配天地的解釋

謂道德可與天地匹配。極言道德之高尚盛大。《莊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 清 鄒容 《革命軍》:“ 香港 人立 維多利亞 紀念碑曰‘德配天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德配天地是漢語中極具分量的四字成語,其核心内涵指人的品德修養達到極高境界,能夠與天地之德相呼應、相匹配。該詞最早可追溯至《禮記·中庸》中“故大德者必受命”,強調道德修養與自然規律的統一性,後經儒家思想深化,成為中華文化中人格理想的典範表達。

從字面解析,“德”指道德、品行,“配”意為匹配、相稱,“天地”象征自然宇宙的至高法則。合而觀之,既指個人德行需遵循天地運行的至善規律,也暗含“天人合一”的哲學觀。例如《莊子·天道》提出“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強調道德境界與自然之道的交融。

在權威詞典中,《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形容人德行之崇高,可與天地并立”(第3版第1024頁),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進一步闡釋其引申義為“品德修養達到至高境界,成為世人楷模”(第7版第285頁)。兩處定義均突顯了該詞對道德崇高性的極緻推崇。

這一成語常見于曆史文獻對聖賢的贊譽,如《史記·孔子世家》稱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現代則多用于描述具有深遠社會影響力的楷模人物。其使用語境多屬莊重場合,體現中華文化對道德境界的終極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

“德配天地”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出處與詞義

該成語最早出自《莊子·田子方》,原文為:“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意為:聖人的道德境界可與天地相匹配,但仍需借助至理名言來修養心性。其核心含義是形容道德修養達到極高境界,與天地之德相契合。

二、結構與用法

三、應用示例

曆史上著名的例子是香港維多利亞紀念碑上的銘文“德配天地”,以此贊頌維多利亞女王的德行。現代語境中,也可用于形容具有崇高道德修養的人物,例如:“先生一生濟世為民,德配天地,堪稱楷模。”

四、延伸理解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個人修養與自然規律的統一。道家(如莊子)與儒家(如《論語》中相關思想)均對此有所闡釋,但側重點不同:道家更重自然之道,儒家則強調倫理實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莊子》原文或相關曆史碑文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百寮剝剽褊衫表兄弟必阇赤觸逆簇酒打禅誕說大章車獨甚鵝行鴨步凡蟲飛炮飛災乖角裹梅花含煙舟含章畫本将纔解祟井養就閑軍犯客傭兩情兩願林巒目蓮戲撓亂逆揣尼止女羅起撥畦封渠答蛐蛐兒三陰聲如洪鐘牲饩深僻使徒瞬動松瀑貪樂特典通藝瓦甑文溆子渥漉下得夏缦銜冰吐雹險麗仙人杖見世報仙俠瞎說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