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劝耗的意思、劝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劝耗的解释

劝借的一种。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条编始末》:“国初杂徭亦稀,厥后大吏创劝借之説,民田亩科二升,名曰劝米,后以供应稍繁,加徵二升,名曰劝耗,延及 正德 则陞科至七八升矣。”参见“ 劝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劝耗”并非现代汉语规范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均未收录。该组合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单字释义溯源

    • 劝(quàn):《说文解字》释为“勉也”,本义指鼓励、说服,如《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
    • 耗(hào):《广雅》释为“减也”,原指谷物歉收,后引申为消耗、损失,如《韩非子·存韩》“士卒之耗”。
  2. 可能误写推测 该词或是“损耗”(物质或精力消耗)、“劝诫”(劝导告诫)等常见词的笔误,例如《汉书·货殖传》载“物力损耗”即用规范表述。

建议在正式文本中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及《现代汉语常用词表》收录的规范词汇,具体语境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进行确认。

网络扩展解释

“劝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 基本定义
    “劝耗”指劝借的一种形式,属于古代税收或徭役相关的术语。最初用于描述明代通过“劝借”名义征收的附加税项,如粮食等物资。

  2. 历史背景与演变

    • 据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条编始末》记载,明初杂税较轻,后因需求增加,官员提出“劝借”政策。
    • 最初每亩田征收二升粮食,称为“劝米”;后因供应压力,额外加征二升,得名“劝耗”。至正德年间,税额已增至七八升。
  3. 文化关联
    该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节约”“勤俭”理念相关,儒家思想认为节约是道德修养的体现,但“劝耗”作为税收手段,实际加重了民众负担,与理想中的“劝诫节约”存在矛盾。

  4. 其他说明

    • 拼音为quàn hào(网页标注存在差异,部分写作“quànhào”)。
    • 现代已非常用词汇,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劝借”的具体形式或明代赋税制度,可参考《客座赘语》原文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立霸才百家争鸣白妆奔车之上无仲尼崩脆变警熚熚剥剥冰川期宾职碧眼胡儿骖左吹火翠樾登答钓具逗趣儿斗纹芳菲奉攀风中之烛干断犷语冠屦倒施韩寿香贺词亨衢闳旷减妆记思鹫翎坎止流行揆路寮属列巴圈立木龙驭緑玉緑云鬟迷死衲帛南翁南郑繁缨抢火跷跃期货跂耸散别水饺説卫肃如罔养妄自尊大婉柔魏颗结草委璅县鄙咸鸭卵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