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學識淵博、造詣很高的學者。《晉書·儒林傳序》:“洎當塗草創,深務兵權,而主好斯文,朝多君子,鴻儒碩學,無乏於時。” 唐 李绛 《請崇國學疏》:“并為功臣宗室子弟别立小學,建黌舍,大加儒訓,增置生徒,各立博贍,鴻儒碩學,盛於朝列。” 章炳麟 《與章行嚴論改革國會書》:“考試之法,政府先聘鴻儒碩學,諳練政事者,以為考官,厚其祿養,封軺而緻之京師,所過防閑惟謹。”
“鴻儒碩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óng rú shuò xué,其含義及擴展信息如下:
字面分解
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于《晉書·儒林傳序》:“鴻儒碩學,無乏于時。”,形容當時人才濟濟的學術盛況。
“鴻儒碩學”多用于正式語境,如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既可用于褒揚當代學者,也可描述曆史中的學術精英群體。
《鴻儒碩學》這個詞源自于中國傳統文化,是對學問淵博、知識精深的學者的稱贊和贊美。鴻儒指的是大儒,碩學則表示學識淵博、精深。
《鴻儒碩學》這個詞可以按照部首拆分為鳥、兒、石、學四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29畫。
《鴻儒碩學》一詞最早來源于《論語》中的一句話:“鴻鹄之志,胡不照之于閩農?”意思是指精英學者應該以其高尚的志向來指導平凡百姓,使廣大農民也能受到教育。後來,這句話中的“鴻”和“碩”成為人們稱譽學者的代稱。
《鴻儒碩學》的繁體字為「鴻儒碩學」。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鴻儒碩學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其字形和現代相差不大。
他雖然年紀輕,卻展現出了鴻儒碩學的才華。
組詞中常使用到《鴻儒碩學》這個詞,例如:鴻儒(大儒)、碩學(學識淵博)、學問、知識、精深等。
鴻儒碩學的近義詞包括大師、學富五車、博學多才等,都是用來形容學問深厚的人。
與鴻儒碩學相對的反義詞可能是淺薄、無知、學識貧乏等,表示對知識水平不高的形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