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有《太平青箓书》百馀卷,赤界,白素,青首,朱目。相传 三国 吴 于吉 在 曲阳 流水上得之。见《云笈七籤》卷一一一引《洞仙传·于吉》。后因以“青籙”泛指道家经籍。 唐 司马札 《赠王道士》诗:“青籙祕不闻,黄鹤去不止。”
青箓(qīng l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源于道教文化和古代文献,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阐释:
指道教记载仙官名录的青色符箓或秘文。"青"象征东方生气与仙家境界,"箓"特指道教秘传的符命、图籍。合称指代登仙名册或天神授予的秘典,象征修行者位列仙班的凭证。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1年。
在道教典籍中,"青箓"与"紫书"并称,代表最高阶的仙籍符命。如《云笈七签》卷五载:"青箓白简,太上之章",指代记载长生秘法的神圣文书。其载体多为青绢朱字,用于帝王受命、道士授箓的宗教仪式,具有沟通天人的神圣性。
来源:《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
《隋书·经籍志》以"青箓白简,赤文紫字"描述谶纬文书,引申为天命所归的符瑞。
来源:《二十五史辞典》,中华书局,2004年。
唐代李商隐《赠华阳宋真人》诗"青箓秘文启上清",喻指道教经卷开启仙界之门。
来源:《全唐诗典故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89年。
"箓"本义为帝王册命(《说文解字》:"箓,符命也"),东汉后道教吸收此概念,将"青箓"与五行学说结合:东方属木,其色青,主生发,故以青色承载长生秘录。此文化融合体现了道教对传统礼制的宗教化重构。
来源:《道教词语通释》,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
“青箓”是一个较为罕见的组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义和文化背景分析:
字义分解
可能的含义
使用提示
该词未见于常见文献,需具体语境进一步考证。若涉及古籍或道教典籍,建议结合原文段落分析,或咨询宗教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
半疑半信豹文鞯本元避俗趋新弼违撑门面舂爨吹吹丹局耽心忉利天娥姜水恶恶实实鬼丑还舟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后项黄发鲐背魂驰梦想蹇辞骄盈洁本机谋旌尚金簴即期九廻鸠计拙迹响鞫引看候刻楮款缝婪取老瞒类家纍黍帽光光母亲盼饰悭滥起奸罄宇热熟颜回三汤两割山地上层建筑闪面时缪实拍首演讼夺泰平堂隍特派通和五坊小儿巫尪无用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