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腳踏舂杵的石碓。舊時舂米多用此物。
“腳碓”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解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腳碓”指一種古代腳踏驅動的舂米工具,由石臼和木制杠杆裝置構成。使用時需用腳踩動杠杆,使杵頭反複撞擊石臼中的谷物,實現脫殼或粉碎()。
根據民俗資料,腳碓的設計基于杠杆原理:
部分資料提到“腳碓”被引申為勤勞工作的象征,形容不辭辛苦的勞動态度,但此用法較少見()。
作為傳統農具,腳碓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尤其在雲龍等地的民俗中仍有記載()。現代因機械化普及,其實際使用已逐漸消失。
如需進一步了解結構示意圖或具體操作場景,可參考民俗類文獻或博物館資料。
腳碓(jiǎo duì)是一種古代磨糧用的工具,也稱為腳磨、踏磨,是人們早期所使用的一種碓臼,用于磨碾谷物。它主要由碓基、石碓和踏碾構成。人們将谷物放入石碓中,然後用腳來踩動碾臼,以達到磨碾谷物的目的。
腳碓的拆分部首是“足”和“石”,其中“足”是偏旁,“石”是主字部首;腳碓的總筆畫數為17。
腳碓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古代使用腳來操作碓臼的場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用具。它的發明和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時期,當時還沒有現代化的磨糧設備。
繁體字“腳碓”是腳碓的繁體寫法,腳的足部字旁表示與“足”相關的字義,碓的正字部分起到表示字義的作用。
在古時候,腳碓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盡管字形可能有所調整,但整體的字意和音都與現代漢字“腳碓”相似。
1. 農村的老人過去常常用腳碓來磨碾谷物。
2. 她坐在院子裡的腳碓上,用力踩動,一邊和鄰居聊天一邊磨碾着谷物。
腳碓的組詞有:腳踏、碓磨、碾谷、石磨。
腳碓的近義詞有:腳磨、踏磨。
腳碓的反義詞可以是現代化的糧食加工設備,例如磨粉機、細研磨機,它們使用電力代替了腳踏的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