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旋踵;轉身。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膑兵法·善者》:“故民見進而不見退,蹈白6*刃而不還踵。”《漢書·晁錯傳》:“如此而勸以厚賞,威以重罰,則前死不還踵矣。” 顔師古 注:“還讀曰旋。還踵,回旋其足也。”《漢書·王莽傳上》:“人不還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為寧朝。”《新唐書·李绛傳》:“夫兵不内禦,要須應變……請分隸本道,則號令齊一,前戰不還踵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還踵漢語 快速查詢。
“還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權威文獻中綜合得出:
還踵(hái zhǒng)意為旋踵、轉身,指迅速調轉方向或毫不猶豫地行動。該詞常見于軍事或勇氣相關的語境中,強調果斷與決絕。
該詞核心含義為迅速轉身/行動,多用于形容堅定果敢的行為,而非矛盾之意。建議優先參考《孫膑兵法》《漢書》等古籍及權威注釋。
《還踵》是一個漢字詞語,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人行走時尾隨緊跟。
《還踵》的主要部首是“辶”,總共有10個筆畫。
《還踵》在現代漢字中已經很少使用,但在傳統文學中用得較多。它是由“還”和“踵”兩個字合并而來。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還踵」。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還”字的本義為“歸還”,其古時候漢字寫法為「還」。而“踵”字在古漢字中的寫法為「蹤」。
1. 他看到前面的人踏着輕盈的腳步,轉身看了一眼,他也開始還踵着走。
2. 她不喜歡别人跟在她身後,所以一聽到後面有人還踵她,立刻加快了腳步。
組詞:還禮、還原、踵事求是。
近義詞:跟隨、尾隨、隨行。
反義詞:領先、超過、離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