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定的意思、清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定的解釋

(1).清平安定;使安定。《後漢書·張奂傳》:“ 奂 遣司馬 尹端 、 董卓 并擊,大破之,斬其酋豪,首虜萬餘人,三州清定。”《三國志·魏志·任城威王彰傳》:“ 彰 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北齊書·李渾傳》:“未明,達城下,賊徒驚散,生擒 社客 ,斬首送 洛 。海隅清定。”

(2).指對官吏進行清理考核,決定進退升降。《晉書·石季龍載記上》:“ 魏 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這些人任官時,政府按照他們的品第,分别除授;已經入仕的人,也要三年清定一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義拆分和典籍用例兩方面來理解:

  1. 字義拆解:

    • 清: 本義為水澄澈,引申為清除、肅清、使潔淨、使安定。
    • 定: 本義為安定、穩定,引申為平定、使穩固、決定。
    • 組合義: “清定”結合了“清”的“清除、安定”和“定”的“平定、穩固”之意,強調通過清除混亂、障礙或敵對勢力,從而達到平定、安定、穩固局面的過程或結果。
  2. 典籍用例與核心含義: 從曆史文獻中的使用來看,“清定”的核心含義是:

    • 平定、肅清(叛亂、動亂): 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平息叛亂、清除敵對勢力,恢複秩序與安定。這是最常見、最核心的用法。
      • 例證: 《後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下》:“今關東寇賊,往往屯聚,志在廣地,然無能為也。其清定海内,此其時乎?”(這裡指平定、肅清海内的寇賊)。《資治通鑒·漢紀·漢紀四十三》:“羌遂大合,朝廷不能制,乃遣使者督趣尚進兵。尚不得已,将諸郡兵進屯狄道,與羌戰,敗績。… 于是諸羌大盛,朝廷患之,複遣谒者龐參督涼州諸郡兵屯漢陽,為諸軍節度。參招撫離散,開示信賞,羌衆稍稍降散。參乃上書請還屯金城,以省轉輸之勞,且清定涼土。”(指肅清、平定涼州地區的羌亂)。
    • 安定、治理(使之清明安定): 在平定之後,引申為使地方或國家恢複秩序、得到治理,達到清明安定的狀态。
      • 例證: (此義項常隱含在平定之後的結果中,或用于描述政治目标)如古人言“清定天下”,既包含平定戰亂的過程,也包含建立安定局面的結果。

“清定”意指通過清除、肅清(叛亂、動亂、障礙等)來達到平定、安定、穩固國家或地方局面的目的和結果。 它是一個帶有較強行動性和目标性的動詞,常用于描述曆史上的軍事或政治行動,強調從混亂走向有序的過程與成就。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 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對古漢語詞彙的釋義詳盡準确。其對“清定”的釋義可概括為“平定;安定”。(因無法提供實時有效鍊接,請查閱《漢語大詞典》紙質版或授權電子數據庫如“漢典”等平台
  2. 《後漢書》(範晔 撰): 作為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後漢書》中“清定海内”的記載是“清定”一詞最經典、最權威的早期用例之一,為後世理解和引用該詞提供了曆史語境和語義依據。(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或權威線上古籍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等
  3. 《資治通鑒》(司馬光 主編): 另一部極其重要的編年體通史,其中關于龐參“清定涼土”的記載,再次印證了“清定”在曆史語境中表示平定、肅清地方叛亂的含義。(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或權威線上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清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以下為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清平安定
    指環境或局勢的安甯穩定,如“浮世喧嚷,濁塵蔽目。人若不能克己行事,持清定之心,勢必早晚都會成為盲心人”()。該釋義強調通過内在修養或外部治理達到平和狀态。

  2. 官吏考核與任免
    指對官員進行清理、評估,并決定其職位升降,如“指對官吏進行清理考核,決定進退升降”()。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政治語境。

二、擴展與引申

三、使用場景

  1. 描述社會或環境:如“天下清定”指國家安定。
  2. 個人修養:如“持清定之心”強調保持内心平靜。
  3. 曆史或政治文本:涉及官員考核制度時使用。

四、常見搭配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組詞,可參考權威詞典(如、)。

别人正在浏覽...

杯酒戈矛便乃駁腳駁冗盋盂漕浴成合澄靖脣亡齒寒從義郎達節二六時番休宮邑挂齒害碜黑酣嘩嚣減等劍氣箫心鍵轄叫嚷嘉政桀立窘束九奏繼武拒地舉首加額來劄爛柯仙客六婆螺線絡驿不絕夢熊之喜彌縫其阙木木内取排灌屏蔽期冀青川青風拳拳在念羣神入幕之賓三赦沈音飾聲守隘雙節屬好死辠送款投迹網站物力纖新曉氣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