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害碜的意思、害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害碜的解釋

亦作“ 害硶 ”。感到牙碜。比喻怕羞、害臊或發怵。 元 曾瑞 《四塊玉·嘲俗子》曲:“倦逢狂客天生沁,扭死鶴,劈碎琴,不害磣。”《金6*6*梅詞話》第八二回:“你這賊才料,説來的牙疼誓,虧你口内不害硶。” 明 馮惟敏 《詠四誓·申盟》曲:“常言道十指連心,刀刃兒湯着就滲,針尖兒見了害磣,艾焙兒想起難禁。”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害碜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害碜”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因感到羞恥、難為情或發怵而産生的心理狀态,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本義:原指食物含沙帶來的牙碜感(如吃到沙子時的不適),後引申為心理上的不適。
  2. 比喻義:
    • 羞恥/害臊:例如“當衆被揭短,真害碜得慌”。
    • 發怵/畏懼:如面對尴尬場景時産生退縮心理,如元曲《四塊玉·嘲俗子》中“不害碜”即表達不畏懼之意。

用法特點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普通話中較少見,多保留于地方方言或仿古語境中。使用時需注意受衆是否熟悉方言表達,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害碜

害碜是一個常用于漢語口語中的詞語,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讓人感到尴尬、難為情或丢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害(宀部,字形為“宀”,音節為“害”,總筆畫數為3)+ 碜(石部,字形為“石”,音節為“陳”,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害碜一詞主要源自于方言詞彙,最早在南方地區流行并逐漸蔓延至全國,成為普通話中的一部分。

繁體

在繁體字中,害碜的寫法為「害碪」,由于繁體字的使用受地區和個人習慣影響較大,因此并非一定采用這種寫法,更多的是采用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害碜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隨着漢字的演變,字形也會有所變動。然而,具體在古代的哪個時期以及采用何種字形寫法無法确定。

例句

1. 他的尴尬舉止真是害碜到了極點。

2. 我不小心摔倒了,感覺真是害碜死我了。

3. 這次考試我完全沒準備,真是害碜自己。

組詞

害羞、碜事、碜口

近義詞

難為情、尴尬、丢臉

反義詞

得意、光榮、自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