盋盂的意思、盋盂的詳細解釋
盋盂的解釋
缽盂。《漢書·東方朔傳》“置守宮盂下” 唐 顔師古 注:“盂……今之所謂盋盂也。”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九》:“盋盂,鉢也……即今之鉢盂也。 唐 人以鉢為盋。” 清 龔自珍 《正譯第五》:“醍醐一滴入一盋盂水,水多醍醐少矣,乃至入七盋盂水,水益多醍醐益少。”
詞語分解
- 盋的解釋 盋 ō 古同“缽”。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 盂的解釋 盂 ú 〔盂蘭盆會〕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為超度祖先亡靈所舉行的儀式。 一種盛液體的器皿:水盂。痰盂。漱口盂兒。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盋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礎釋義
- 拼音:bō yú()。
- 結構:上下結構,兩字均為上下組合()。
- 基本含義:即“缽盂”,指古代盛放食物或液體的圓形器皿,後多用于佛教語境,指僧人的食器或傳法之器( )。
二、曆史與文獻引證
- 通假關系:“盋”是“缽”的異體字或通假字。唐代開始以“缽”代“盋”,如顔師古注《漢書》提到“盋盂”即缽盂()。
- 典籍例證:
- 清代方以智《通雅·器用九》明确解釋:“盋盂,鉢也……即今之鉢盂”()。
- 龔自珍《正譯第五》用“盋盂”比喻稀釋後的醍醐(佛教中象征智慧),反映其在宗教文化中的引申義()。
三、文化用途
- 佛教象征:缽盂是僧人化緣、進食的典型器物,如《西遊記》中“缽盂飯”的描述()。
- 器物特征:盂本身為圓口容器,常見材質為陶、金屬等,用于盛水、酒等液體( )。
四、相關擴展
- 字形演變:“盂”屬“皿”部,本義為飲器,五行屬土()。
- 成語關聯:如“盎盂相擊”(比喻家庭争吵)、“盂方水方”(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 )。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籍或佛教器物文化,可參考《漢書》《通雅》等文獻,或查閱宗教文化類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盋盂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種盛放液體的容器或容器底部凹陷的圓形器皿。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皿部,右邊是一刀部。盋盂的拆分筆畫共有12畫。
盋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區别。有關盋盂的繁體字寫法為「麻菜碗」,「麻」指的是器皿的材料,「菜」表示容器的形狀,「碗」則是具體的容器名詞。
以下是盋盂在古代的寫法:目、冖、中、央、皿、皿、皿、戈、夭、幾、又、肀。
例句:他用盋盂盛滿了清水。
與盋盂相關的組詞有盋盂狀、盋盂形态等。
近義詞可以是器皿、容器等。
反義詞可以是盛水、倒水等。
以上是關于盋盂的簡要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