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時的意思、二六時的詳細解釋
二六時的解釋
十二時辰。舊時以地支分一晝夜為十二時辰,因用以謂一天到晚,整天整夜。 明 無名氏 《贈書記·假尼入寺》:“将來堕落知何地?因此上情願焚修二六時。” 清 吳偉業 《同孫浣心郁靜岩家純祜過福城觀華嚴會》詩:“不求身世不求年,二六時中小有天。” 魯迅 《華蓋集·雜感》:“無論愛什麼……隻有糾纏如毒蛇,執着如怨鬼,二六時中,沒有已時者有望。”
詞語分解
- 二的解釋 二 è 數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貳”代)。 雙,比:獨一無二。 兩樣,别的:二話。不二價。 兩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六時的解釋 .攻伐他國的六種時機。《逸周書·武紀》:“伐國有六時、五動、四順。間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約,此謂六時。”.佛教分一晝夜為六時:晨朝、日中、日沒、 * 、中夜、後夜。 南朝 陳
網絡擴展解釋
“二六時”是一個融合了中國傳統計時與佛教文化的詞彙,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二六時”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時辰,源自中國古代地支計時法(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晝夜各六個時辰,合稱“二六時”。在古印度佛教中,晝夜被分為“六時”(晝三時、夜三時),後與中國十二時辰概念結合,形成該詞。
二、佛教文化内涵
佛經中強調“二六時中保持正念”,要求修行者整日整夜精進正道。如《贈書記》中“情願焚修二六時”即體現全天修行的理念。這與古印度将晝夜六時用于宗教儀軌的傳統密切相關。
三、時間換算
- 中國古代:每個時辰對應現代2小時,十二時辰即24小時。例如:
- 子時(23:00-1:00)
- 午時(11:00-13:00)
- 印度佛教:一晝夜分六時(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每時約4小時。
四、現代應用
魯迅在《華蓋集·雜感》中以“二六時中,沒有已時”比喻持續不懈的精神,說明該詞已從宗教語境延伸至文學表達。
注:需注意該詞存在“中印雙源”特性,佛教傳播過程中融合了兩國計時體系。若需完整文獻例證,可參考、2、3的古典及佛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二六時
二六時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它的含義是指一天中的下午時段,大緻對應現代時間的16:00至18:00。這個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二”和“六”,筆畫總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二六時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具體來源尚不清楚。這個詞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二六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對于二六時這個詞語,它的古時候寫法可能會略有偏差。然而,确切的古代寫法無法直接确定,因此無法提供相關細節。
例句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使用二六時來描述下午時光。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二六時是一個單獨的詞語,一般情況下不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在意思上,它的近義詞可能包括“下午時段”、“傍晚”等。而它的反義詞可能就是“上午時段”或者“早上時刻”了。
希望這些簡潔而友善的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再次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