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脣亡齒寒的意思、脣亡齒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脣亡齒寒的解釋

嘴唇失去,牙齒即要寒冷。比喻互為依存,利害相關。《左傳·僖公五年》:“ 晉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宮之奇 諫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 虞 虢 之謂也。’”脣,一本作“ 唇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趙 之於 齊 楚 ,扞蔽也,猶齒之有脣也,脣亡則齒寒,今日亡 趙 ,明日患及 齊 楚 。” 晉 袁宏 《後漢紀·安帝紀》:“邊境者,中國之脣齒,脣亡則齒寒,其理然也。”《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六年》:“ 蒙古 滅國四十,以及 西夏 , 夏 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 宋 。脣亡齒寒,自然之理。”亦作“ 脣竭齒寒 ”、“ 脣揭齒寒 ”。《莊子·胠箧》:“脣竭則齒寒。”《呂氏春秋·權勳》:“先人有言曰:‘脣竭而齒寒。’” 高誘 注:“竭,亡也。”《淮南子·說林訓》:“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塞,脣竭而齒寒。”《戰國策·韓策二》:“臣聞之,脣揭者其齒寒。” 鮑彪 注:“揭,猶反也。”按,此謂反舉其唇以向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脣亡齒寒”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現多寫作“唇亡齒寒”。其核心含義指“兩者關系密切,一方的存亡直接影響另一方”,強調依存關系的不可分割性。

一、釋義解析

從字面理解,“唇”指嘴唇,“齒”是牙齒。嘴唇若缺損,牙齒便會暴露于寒冷中。比喻事物間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則另一方必受損害。此成語常用于警示人們重視關聯性,避免因局部問題導緻整體危機。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借道虞國攻打虢國,宮之奇以“唇齒相依”勸谏虞公不可允諾,最終虞國未采納忠言而亡國,印證了成語的預言性。

三、用法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常用于:

  1. 國際關系(如盟國間的戰略依存)
  2. 生态保護(如生物鍊的共生關系)
  3. 經濟合作(如産業鍊的協同發展)

權威性參考:

(注:因未檢索到線上版權威詞典鍊接,故标注實體出版物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脣亡齒寒”是“唇亡齒寒”的異體寫法,二者含義完全相同,均指嘴唇缺失後牙齒會感到寒冷,比喻雙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出處

  1. 核心含義
    比喻雙方依存關系密切,一方受損,另一方必受牽連。常見于描述國家、組織或人際間的緊密關聯,強調共同利益的重要性。

  2. 出處溯源
    源自《左傳·僖公五年》。春秋時期,晉國欲借道虞國攻打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以“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勸谏虞公勿允,但虞公貪圖晉國賄賂而同意,最終虢國滅亡後,虞國亦被晉國吞并。

二、典故與延伸

  1. 曆史故事
    晉獻公以美玉、名馬賄賂虞公借道,宮之奇力谏未果,虞國因短視利益導緻亡國。此事件成為“唇亡齒寒”的經典案例,警示忽視依存關系的後果。

  2.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唇齒相依、息息相關、巢毀卵破。
    • 反義詞:隔岸觀火、素昧平生。

三、啟示與應用

該成語強調在利益決策中需有全局觀,不可因眼前小利損害長遠依存關系。現代常用于國際關系、商業合作等領域,提醒關注共同利益與風險。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原始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左傳》相關章節或權威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鹌鹑骨饳兒白山黑水保衡閉秘不世之略草底成軌持衡吹篪乞食雛雞粗紗代謝甸子砥節砺行噩運覆颠隔勒關王賣豆腐海嶽高深汗八裡畫戟會話剪迳翦字鲛帕嬌縱禁押九楹絕倒絶遠句管克荷課田瞑視旁貫鋪模锵鎯氣疾清閨缺漏戎克船潤膩傷弓之鳥詩舌使性傍氣書案誰邊爍石流金歲君遂茂索垢尋疵湯浴聽衆童心未泯屠各頑瞑下标仙呗先壟小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