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ystem of indicating sounds by confluent consonants and syllabary] 由兩個字的發音合成另一個字的發音
漢語注音的一種傳統方法。 唐 以前韻書皆稱反, 唐 元度 撰《九經字樣》時,因藩鎮不靖,諱反而言切, 宋 人遂沿稱切。合稱反切。即用兩字拼切給另一字注音。 章炳麟 《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六書之形聲,十固七八,自 叔然 、 弘嗣 ,則有切音。”
“切音”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定義:古代漢語的一種注音方式,即“反切法”。通過兩個漢字的發音合成目标字的讀音,規則為:
曆史背景:唐代為避諱“反”字改稱“切”,宋代後統稱“反切”。
吉他切音:一種通過手掌外側快速觸碰琴弦以停止振動的技法,用于制造短促、有力的節奏效果。常見于倫巴、探戈等風格,分類包括:
拼音含義:清末“切音字運動”中,“切音”被引申為拼音文字的代稱,泛指一切表音文字(如拉丁字母方案)。例如,朱文熊在運動期間提出“普通話”概念。
“切音”既可指古代注音方法,也可指吉他演奏技巧或拼音文字。理解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混淆。如需更深入的術語考證,可參考《九經字樣》等古籍或現代音樂教材。
切音是指在音韻學上,一個音節内所有的音素(包括輔音和元音)之間的變化。
切音的拆分部首是刀(刂), 拆分筆畫是一畫。
切音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就是由“切”和“音”這兩個漢字組成的。
切音的繁體字是「切音」。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切音并沒有單獨出現,而是通過組合其他的漢字來表達這個概念。
1. 這個音節的切音很明顯,輔音從舌尖滑向舌面。
2. 學好切音對于發音準确非常重要。
1. 聲音切音
2. 詞語切音
3. 句子切音
音變
音系變化
連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