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it it off]∶愉快地交往;相處得很好;與[某人] 合得來
從一開始就情投意合
(2) [find each other congenial]∶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心意相合
也是天配姻緣,自然情投意合
雙方感情和心意都很投合。《西遊記》第二七回:“那 鎮元子 與 行者 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三個人情投意合,頗有 管 、 鮑 、 雷 、 陳 之風。”《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不想自己孤零零一個人,忽然來了個知疼着熱的世交伯母,一個情投意合的義姊。” 朱自清 《<燕知草>序》:“好風景固然可以打動人心,但若得幾個情投意合的人,相與徜徉其間,那才真有味。”
“情投意合”是漢語成語,形容雙方在思想感情、興趣愛好等方面高度契合,相處融洽。以下從多個角度解析該詞:
“情”指情感,“投”意為契合,“意”表示心意,“合”即一緻。整體含義為雙方情感深厚、心意相通,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的高度和諧狀态。
該成語最早出自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二十七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此處描寫了鎮元大仙與孫悟空因志趣相投結拜為兄弟的情節。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西遊記》原文或成語詞典。
《情投意合》是一個成語,意為彼此的感情在心靈上相契合,思想意見一緻。它形容人之間或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諧、配合默契、和睦相處。
《情投意合》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心”、“言”、“手”和“示”,總共有11個筆畫。
《情投意合》最早出現在《戰國策·楚策四》這本古代文獻中,原文為“若有情遇,往往物意相合”。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成語。
《情投意合》的繁體寫法是「情投意合」,保留了原來的意思和發音。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中,成語的寫法經曆了一定的變化。根據考古發現,在戰國時期,成語《情投意合》的寫法為「情遇物佁」。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化為現在的形式。
1. 他們兩個人性格相似、志趣相投,真是情投意合的一對好朋友。
2. 這個項目組的成員相互配合,默契十足,他們工作起來總是情投意合。
3. 在婚姻中,夫妻雙方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隻有情投意合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情意綿綿、投桃報李、意氣相投、情同手足
心心相印、志同道合、互相契合、相得益彰
兩廂情願、各自為政、水火不容、言不合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