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耕藉的意思、耕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耕藉的解釋

亦作“ 耕籍 ”。亦作“ 耕耤 ”。古時每年春耕前,天子、諸侯舉行儀式,親耕藉田,種植供祭祀用的谷物,并以示勸農。曆代皆有此制,稱為耕藉禮或籍田禮。據《禮記·月令》,其禮為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至 清 末始廢。《禮記·祭義》:“耕藉,所以教諸侯之養也。”《宋書·禮志一》:“ 晉 武帝 末,有司奏:‘古諸侯耕籍百畝,躬秉耒耜,以奉社稷宗廟,以勸率農功。今諸侯治國,宜修耕籍之義。’”《舊唐書·禮儀志四》:“ 玄宗 欲重勸耕藉,遂進耕五十餘步,盡壠乃止。”《清史稿·禮志二》:“ 乾隆 三年,帝初行耕耤禮,先期六日,幸 豐澤園 演耕,屆日饗先農,行四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耕藉”是古代中國禮儀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稱“藉田”或“躬耕”,專指帝王在春耕時節親自扶犁耕田的儀式性活動。這一傳統源于周代,《禮記·月令》記載:“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禦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其核心内涵包括:

  1. 政治象征

    帝王通過耕藉儀式表達“以農為本”的治國理念,象征對農耕生産的重視。例如《漢書·文帝紀》提到:“夫農,天下之本也,其開藉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此禮制被曆代王朝沿襲,直至清代仍保留于《大清會典》中。

  2. 禮制規範

    儀式包含嚴格流程,如選吉日、備農具、祭祀先農、帝王三推三返(扶犁往返三次)等,群臣按品級遞增耕作次數。據《唐開元禮》載,皇帝耕藉時需“執耒耜,三推而止”,禮畢後由農夫完成剩餘耕作。

  3. 文化寓意

    耕藉被視為“天人合一”思想的實踐,既祈求風調雨順,也強化君權神授的合法性。《周禮·天官·甸師》鄭玄注雲:“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謂之藉田。”後世逐漸演變為勸課農桑的示範性活動。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耕藉”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耕藉”原指農民耕種和整理田地,後引申為教育、培育人才的工作。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儀式

在古代,“耕藉”特指天子或諸侯舉行的勸農禮儀:

  1. 時間與目的:每年春耕前,統治者親耕“藉田”,種植祭祀用谷物,以示重視農業。
  2. 儀式流程:據《禮記·月令》記載,不同身份者推行次數不同:
    • 天子三推(扶犁三次)
    • 三公五推
    • 卿、諸侯九推
  3. 曆史沿革:此禮制從周代延續至清末,稱為“耕藉禮”或“籍田禮”。

三、其他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禮制差異,可查閱《禮記》《宋書·禮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剌酒阿丘标叉側生茶托程朱初冠出乎意外黜免處制代碼殿罰貂皮隄川東陽斷絶對光頓折發口梵筵發願福舍功成骨枯詭谀澣海嗥吠夾徑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揀信生絞讦架築節矜街使驚世駭俗噤齘口語體快捷浪木龍虎氣昽嚨駡毀漫駡美厚民義黔黧青鞋布襪囷廪審雨堂摔老盆雙針四孟淘汰溫差電偶烏頭馬角霧野項背象筆賢阃仙靈毗蕭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