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敬獻勤勞。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五:“推遠童稚之幼志,弘積 文 武 之就德,肅勤高祖之清廟,六合之内,靡不蒙德;歲歲與天無極。” 唐 高彥休 《高阙史·丁約劍解》:“然某肅勤左右,二載於茲,未能忘情,思有以報。”
“肅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分析如下:
核心含義
指“敬獻勤勞”,即懷着恭敬之心勤勉做事,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表達對尊長、職責或禮儀的鄭重态度。
文獻出處
語境應用
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體現對他人的尊敬與自身勤勉的結合,如祭祀、侍奉等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博物志》《高阙史》等古籍原文。
肅勤,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
肅(肀+十):肀是肉的上部,十是十字形狀;總共有8畫。
勤(力+人):力象征力量,人表示人的形狀;總共有7畫。
肅勤源自于古代,是一種用來描述人們行為态度的詞語。肅指嚴肅、恭敬,勤指勤奮、刻苦。合在一起形成的肅勤意味着做事恭敬嚴肅,勤奮努力。
《肅勤》的繁體字為「粛勤」。
「肅勤」在古代的寫法略有不同,分别為「肅勤」。現代漢字的一些寫法在演變過程中會有所改變。
1. 他肅勤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從不馬虎。
2. 學校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肅勤的态度。
肅儀、肅靜、勤行、勤奮
恭敬、嚴肅、勤勞、刻苦
懶散、漫不經心、敷衍塞責、隨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