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寄的意思、封寄的詳細解釋
封寄的解釋
封緘寄遞。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巨骨》:“刺史 魏淩 知 萼 愛奇,故封寄焉。”《歧路燈》第八六回:“背面寫着: 嘉靖 □年□月□日 鄞縣 封寄。”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寄的解釋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懷。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蟲。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寄錢。 認的親屬:寄父。寄母。寄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封寄,漢語複合動詞,由“封”與“寄”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将物品密封後通過郵政系統或專人遞送的行為,常見于書面語及正式場合。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封”的語義:《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封”指“用紙、布等把東西包裹或密閉”,強調物理封閉動作。
- “寄”的語義:《漢語大詞典》定義“寄”為“托付傳送”,特指通過郵遞渠道實現空間轉移。
- 組合義:二字連用構成遞進關系,完整表達“封裝+投遞”的雙重過程,如“封寄重要文件”“封寄機密信函”。
二、詞源與語用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公文,如《清會典》載“各省奏折須加漆封寄遞”,體現古代文書傳遞的規範流程。現代多用于法律文書、商務信函等需保障内容安全性的場景,如《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條規定“采用數據電文訂立合同時,要求封寄電子确認書”。
三、近義辨析
與“郵寄”相比,“封寄”更強調密封動作的完整性,如《郵政管理條例》特别标注“封寄特種物品須使用專用封裝材料”。而“寄送”則側重運輸行為本身,不包含密封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封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封緘寄遞,即密封物品後通過郵寄或托人傳遞的方式送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封:指封閉、密封,強調對物品的包裹或加封處理,确保内容不外洩或受損()。
- 寄:指托人遞送或通過郵局傳遞,也可引申為寄托()。
- 組合義:兩字結合後,特指将物品封存後通過特定渠道寄送的行為()。
2.文獻例證
- 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巨骨》記載:“刺史魏淩知萼愛奇,故封寄焉。”,說明封寄行為在古代已用于傳遞特殊物品。
- 清代小說《歧路燈》第八六回提到:“背面寫着:嘉靖年月日鄞縣封寄。”,印證了封寄在文書傳遞中的實際應用。
3.曆史背景
- 該詞在袁世凱政府時期曾被仿照清代“寄信”制度使用,後因制度調整被廢止(),可見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具體應用形式。
4.延伸關聯
- 與“封寄”相關的成語包括“黃耳寄書”“寄人籬下”等,均涉及傳遞或依附的含義()。
總結來看,“封寄”是一個兼具動作描述與曆史語境的雙音節詞,常用于古代文書或物品的密封傳遞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稗乘保鮮避案辨麗畢生不瑕惝然抄報抽水馬桶瘯瘰玚珌電唱機刁蕭乏盡忿诤呱打闆過更橫攔豎擋畫沙聚米夾布子加快京蚨窘懾九世仇局鼃孔洞寇害苦苦孜孜爛紫李耳厲揭流逝龍跧虎卧落水賬旅腸盲人把燭麻普美睡迷花沾草破赀鉗鎖傾玷清美清錢奇思妙想秋毫見捐權知府曲意饒取柔化杉船牲禮收因結果水作天工開物頭家娘尉魚吳庖廈門鮮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