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寄的意思、封寄的詳細解釋
封寄的解釋
封緘寄遞。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巨骨》:“刺史 魏淩 知 萼 愛奇,故封寄焉。”《歧路燈》第八六回:“背面寫着: 嘉靖 □年□月□日 鄞縣 封寄。”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寄的解釋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懷。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蟲。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寄錢。 認的親屬:寄父。寄母。寄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封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封緘寄遞,即密封物品後通過郵寄或托人傳遞的方式送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封:指封閉、密封,強調對物品的包裹或加封處理,确保内容不外洩或受損()。
- 寄:指托人遞送或通過郵局傳遞,也可引申為寄托()。
- 組合義:兩字結合後,特指将物品封存後通過特定渠道寄送的行為()。
2.文獻例證
- 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巨骨》記載:“刺史魏淩知萼愛奇,故封寄焉。”,說明封寄行為在古代已用于傳遞特殊物品。
- 清代小說《歧路燈》第八六回提到:“背面寫着:嘉靖年月日鄞縣封寄。”,印證了封寄在文書傳遞中的實際應用。
3.曆史背景
- 該詞在袁世凱政府時期曾被仿照清代“寄信”制度使用,後因制度調整被廢止(),可見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具體應用形式。
4.延伸關聯
- 與“封寄”相關的成語包括“黃耳寄書”“寄人籬下”等,均涉及傳遞或依附的含義()。
總結來看,“封寄”是一個兼具動作描述與曆史語境的雙音節詞,常用于古代文書或物品的密封傳遞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寄》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封寄(fēng jì)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将信件、包裹等物品封裝好并郵寄出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封(fēng)的拆分部首為寸(cùn),總共有5畫;
寄(jì)的拆分部首為⼩(⼩⼤字上半部),總共有10畫。
來源和繁體:
《封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字形較簡化。在繁體中,封寄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封寄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上仍可識别為封寄。
例句:
1. 我今天要去郵局封寄一封信。
2. 請務必仔細封寄這個包裹,以免損壞。
組詞:
包含"封寄"的其他詞彙有:郵寄、郵包、快遞。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寄送、寄出、郵寄。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接收、收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