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鈎爪鋸牙”。1.指鳥獸尖曲、鋒利的爪、牙。語出《淮南子·本經訓》:“鳳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獸於是鷙矣。”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鈎爪鋸牙食人肉。”
(2).喻人的兇惡殘6*暴。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三》:“不然則安得鉤爪鋸牙,恣行吞噬;氈裘左衽,專為桀驁。”《新華月報》1979年第1期:“貪官鈎爪鋸牙,兇殘6*暴虐。”
(3).比喻武裝軍隊。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以所拾塵芥,羅列人前,謂鈎爪鋸牙,為國家首事,又引文明之語,用以自文,征 印度 、 波蘭 ,作之前鑒。”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鈎爪鋸牙漢語 快速查詢。
“鈎爪鋸牙”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ōu zhǎo jù yá,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本義
指鳥獸尖曲、鋒利的爪子和牙齒。語出《淮南子·本經訓》:“鳳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獸于是鸷矣。”
(注:“句爪”即“鈎爪”,“居牙”即“鋸牙”)
比喻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淮南子》、白居易詩作及魯迅相關論述。
《鈎爪鋸牙》是一個成語,表示形狀兇惡、難以對付。它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鋒利、危險或惡劣的特征。
《鈎爪鋸牙》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钅(金字旁)、扌(手字旁)和牛(牛字頭)。其中,“钅”代表金屬,“扌”代表手,“牛”表示牛角。
根據五筆輸入法,它的拆分筆畫數為10畫。
《鈎爪鋸牙》一詞源于古代文學作品《西遊記》,該作品中有一處描寫孫悟空與妖精激鬥的場景,妖精形貌惡惡可怖,齒牙利爪使人聞之膽寒。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用來形容兇狠、惡劣的人或物。
《鈎爪鋸牙》的繁體寫法為「鉤爪鋸牙」。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鈎爪鋸牙」的字形略有不同。扌旁在古字中是「手」的簡寫形式,而钅旁在古字中為「鈎」,牛旁寫作「牜」字,鋸字為「鋸」。因此,古時候寫作「鈎手鋸牜」。
1. 這把刀真是鈎爪鋸牙,小心使用。
2. 他的外表看起來溫和,但是性格卻是鈎爪鋸牙的。
3. 這個地方的環境惡劣,到處都是鈎爪鋸牙的動物。
1. 鈎心鬥角:指為了争奪權位而進行殘酷鬥争。
2. 爪牙之将:指幫兇或得力助手。
1. 強悍兇猛
2. 魔爪猙獰
溫文爾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