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盥栉的意思、盥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盥栉的解釋

謂梳洗整容。《南史·褚裕之傳》:“﹝ 褚彥回 ﹞朞年不盥櫛,唯泣淚處乃見其本質焉。”《新唐書·虞世南傳》:“性沉靜寡慾,與兄 世基 同受學於 吳 顧野王 餘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櫛。”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下:“殆曉,盥櫛罷,與 陳 相揖。” 明 方孝孺 《朱方中像序贊》:“夜四鼓輒呼童奴起,盥櫛,坐廳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蓮香》:“﹝女﹞復自鏡,則眉目頤頰,宛肖生平,益喜。盥櫛見母,見者盡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盥栉(guàn zhì)是漢語中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複合詞,由“盥”和“栉”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其含義與古代的日常生活起居禮儀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一、字義分解

  1. 盥(guàn)

    本義指洗手。《說文解字》釋為“澡手也”,即用水清潔雙手,後引申為洗滌、洗漱的動作。在古代禮儀中,“盥”特指祭祀或重要場合前的淨手儀式,體現對儀式的莊重态度(《說文解字注·皿部》)。

  2. 栉(zhì)

    原指梳子、篦子等梳發工具,後作動詞用,意為梳理頭發。《禮記·内則》載“子事父母,雞初鳴,鹹盥漱,栉縰笄總”,其中“栉”即指整理發髻,是晨起後的必要儀容整理步驟(《禮記正義·卷二十七》)。


二、複合詞“盥栉”的釋義

盥栉合并了洗漱與梳發兩重動作,泛指早晨起床後的梳洗整理過程,強調個人儀容的清潔與修飾。其核心含義包括:

例句佐證:

清代小說《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四回有“寡君方事盥栉,未暇接見使者”之句,此處“盥栉”即指國君晨起梳洗未畢,暫不便會客(《東周列國志》明刻本)。


三、文化背景與使用場景

“盥栉”一詞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的起居禮儀文化:

  1. 禮儀規範:在《禮記》《朱子家禮》等典籍中,“盥栉”被列為每日晨昏定省的固定環節,是“修身齊家”的基礎禮儀。
  2. 文學意象:古典文學中常用“盥栉未竟”“盥栉初畢”等表述,暗示人物身份(如貴族、文人)或場景時間(如清晨),如白居易《和夢遊春詩》“妝罷暗含羞,盥栉待清晨”。
  3. 現代使用:當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代禮俗、曆史文獻解讀或仿古文體中,如“每日盥栉以敬先祖”(傳統家訓用語)。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第7冊第108頁收錄“盥栉”詞條,釋義為“梳洗”,并引《東周列國志》為例證(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2年)。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第456頁強調其“晨起梳洗”的古義,關聯《禮記·玉藻》“日五盥”的禮制背景(2014年修訂版)。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盥”“栉”二字的本義訓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以上解析綜合字源、文獻用例及禮制背景,完整呈現“盥栉”的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盥栉”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guàn zh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析:


基本釋義

  1. 梳洗整容
    指洗臉、洗手、梳頭等日常清潔整理行為,強調儀容的整潔。例如《南史·謝裕傳》記載“衣不解帶,不盥栉者累旬”,形容因專注或悲痛而長期不梳洗。

  2. 古籍中的引申義
    在部分文獻中,也用于表現人物的性格或狀态。如《新唐書·虞世南傳》提到“累旬不盥栉”,體現其潛心治學的專注。


用法與語境


注意事項


“盥栉”是典型的文言詞彙,核心含義為梳洗,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混淆非權威來源的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愛富嫌貧安緝白疊布拜望編輯部嬖幸慘蹙逞工炫巧赤缇促急促忙瑳磨貸方大姜答腔搭售吊帶吊毛牒目第一號骾樸工業建築荭草滑爽舊洿畿尉連鴈離旌蠻做毛躁馬騎腼汗納木錯衲子暖痛千斤前瞻敲牙料嘴勤屬七葉一枝花群衆路線曲袒塞叟三夫之言殺略聲動梁塵水淨鵝飛淑茂説兵機死生榮辱汰棄貪夫狥利檀香梅天寶當年通論徒負虛名完善未見得相首嚣紛細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