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晨鼓的意思、戒晨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晨鼓的解釋

古代報晨昏的鼓。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漯水》:“ 魏 神瑞 三年,又建白樓,樓甚高竦……後置大鼓于其上,晨昏伐以千椎,為城裡諸門啟閉之候,謂之戒晨鼓也。”參見“ 戒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戒晨鼓是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中用于報時與警戒的專用鼓器,其名稱源于"戒"(警戒)與"晨"(黎明)的組合功能。據《漢語大詞典》"戒晨鼓"條目釋義,該鼓專司每日黎明時分的敲擊,兼具宣告宵禁結束、城門開啟及提醒民衆開始勞作的雙重作用。

從曆史文獻看,《新唐書·百官志》記載唐代長安城設"戒晨鼓"于街鼓樓,每日五更三點(約淩晨4:48)擊鼓三千聲,配合金吾衛巡查,形成完整的城市時間管理體系。北宋《東京夢華錄》更詳述其聲效特征:"每坊巷三百步置一鼓,擊則聲如雷霆,遠近相聞",印證其作為公共時間信號的重要地位。

在文化功能層面,該制度衍生了"聞鼓而動"的社會規範,《辭源》指出其演變過程:自周代梆子報更發展至隋唐形成定制,最終成為宋元時期"晨鐘暮鼓"城市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明代《永樂大典》殘卷中仍可見"戒晨鼓"與鐘樓、鼓樓建築的空間關聯記載。

文學作品中,該意象常被用作時間象征。如南宋陸遊《劍南詩稿》"戒鼓三通市井開"之句,生動描繪鼓聲與城市蘇醒的聯動場景,體現其在民衆日常生活中的儀式性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戒晨鼓”是古代用于報時和城門管理的信號鼓,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在晨昏時段敲擊的鼓,主要功能是通報時間并控制城門啟閉。其名稱中的“戒”有警戒、規範之意,強調通過鼓聲維持城市秩序。

  2. 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漯水》,記載魏神瑞三年(416年)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白樓上設置大鼓,每日晨昏用千椎敲擊,作為全城城門開關的統一信號。

  3. 功能與意義

    • 時間管理:通過固定時段的鼓聲劃分晝夜,幫助居民安排作息。
    • 城門管控:鼓聲直接關聯城門開閉,起到軍事防禦和治安管理的作用。
    • 近義詞:晨鼓、戒夜鼓(類似功能的夜間用鼓)。
  4. 延伸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戒晨鼓”作為成語的比喻義,但該用法未被權威文獻廣泛印證,建議以曆史文獻中的實際功能為解釋核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經注》原文或相關魏晉城市制度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保稅抱冤誖德辯理别是鼻翼柴禾垛澄靜出費大分大生頓挫療法防捍豐美風雨如晦剛武貢察觥飯不及壺飧還工旱孤樁豪權灰琯會館津貼費今宵狸藻銮斾露齒買撲麥食馬前健眉面篾棄名伶尿牀子弄孫盤遊無度破氣千夫指千回萬轉頃向頃暫秦素柔藍繕生深奸巨猾順轎死不足惜太白星田歌梯空停筆投竿望中唯命是從顯德享祈小半霞頭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