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觞曲水的意思、流觞曲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觞曲水的解釋

古代習俗,每逢夏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國 魏 以後定為夏曆三月初三日),人們于水邊相聚宴飲,認為可祓除不祥。後人仿行,于環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稱為“流觞曲水”。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宋 蘇轼 《和王勝之》之二:“流觴曲水無多日,更作新詩繼永和。”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馀韻,而且有趣。”亦作“ 流杯曲水 ”。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亦省作“ 流觴 ”。 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 清 劉大櫆 《遊黃山記》:“巨石鎮其中流,平濶如臺,其上可布席而坐,其下可流觴。” 朱自清 《潭柘寺戒壇寺》:“隻是流觞亭雅得那樣俗,在石地上楞刻着蚯蚓般的槽;那樣流觞,怕隻有孩子們願意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流觞曲水(liú shāng qū shuǐ)是中國古代一種富有詩意的文人雅集活動形式,源自上巳節的祓禊習俗,後演變為文人墨客飲酒賦詩的風雅之舉。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釋義

    “流觞”指讓盛有酒的酒杯(觞)沿水流漂浮;“曲水”指人工開鑿或自然形成的蜿蜒溪渠。合指将酒杯置于彎曲水道中順流而下,賓客依序取飲的娛樂方式。該詞條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明确釋義為“古人每逢農曆三月上巳日于彎曲的水渠旁集會,在上遊放置酒杯,杯隨水流,流到誰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是古代消災祈福儀式的遺風。

  2. 曆史淵源與文化内涵

    此習俗可追溯至周代“祓禊”儀式(以香草沐浴祛邪),魏晉時期發展為文人雅集的重要形式。參與者列坐水畔,酒杯漂流至面前需即興賦詩,否則罰飲,體現了“詩酒風流”的文人精神。王羲之《蘭亭集序》記載的蘭亭雅集(公元353年)是最著名的實例,文中“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觞曲水”生動描繪了其場景。這一活動融合了自然審美、文學創作與社交禮儀,成為士大夫階層文化身份的象征。

  3. 現代引申與象征意義

    在現代漢語中,“流觞曲水”已超越具體活動範疇,常被用于:

    • 象征雅緻情趣:代指高雅的聚會或充滿古典意趣的環境(如園林設計中的曲水流觞景觀)。
    • 隱喻自然隨性:引申為順應自然、灑脫不拘的生活态度。
    • 文化傳承符號: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詩詞、書法、園林藝術)的标志性意象被廣泛引用。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流觞曲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人雅集習俗,具體解釋如下:

一、起源與含義

“流觞曲水”原為祓禊儀式的一部分,最早見于周代。古人于夏曆三月上巳日(後固定為三月初三)在水邊宴飲,認為可祛除災厄。活動中,參與者沿彎曲的水道而坐,将酒杯置于上遊,任其順流而下,杯停之處的人需飲酒賦詩,稱為“流觞”。

二、活動流程

  1. 環境布置:選擇有環曲水流之處,如溪澗或人工開鑿的蜿蜒水渠(以“旋轉小火鍋”作類比,生動描述其形态)。
  2. 酒杯漂流:将盛酒的羽觞(古代耳杯)放置上遊,隨水流自然飄動。
  3. 即興創作:停杯者飲酒後需即興作詩,否則罰酒,此規則在《蘭亭集序》記載的雅集中尤為著名。

三、文化影響

該習俗從祭祀活動演變為文人雅士的創作聚會,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引以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描寫,使其成為魏晉風雅的象征。宋代以後更衍生出園林中建造“流杯亭”的傳統,如北京故宮禊賞亭。

四、現代意義

如今,“流觞曲水”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符號,常出現在詩詞、書畫中,象征文人追求自然與藝術交融的精神境界。日本至今保留類似習俗,稱為“曲水宴”。

知識擴展:成語中的“觞”指代酒杯,而“曲水”強調水道彎曲以延長漂流時間,增加趣味性。這種活動形式融合了自然審美與人文互動,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體現。

别人正在浏覽...

邊情兵象吃利疵議萃集疊雙底細睹聞豐餽鳳轄風筵瓜祭國色天姿顧全大局橫眉鴻熙揮楚叫勁矯谲紀功碑金閨籍胫衣矜忍九路酒注子激哇厥尾拒霜開荒田空心磚蛞蛞老夫羸北立表禮範令兄麻痹不仁賣工夫漫戾夢筆生花明贶明業民困能梗裨将器什賽珍珠桑根線身寄虎吻時評收離聚散他媽媽鐵官錢王春衛仗為真夏缦相禦先母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