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觞曲水的意思、流觞曲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觞曲水的解釋

古代習俗,每逢夏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國 魏 以後定為夏曆三月初三日),人們于水邊相聚宴飲,認為可祓除不祥。後人仿行,于環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稱為“流觞曲水”。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宋 蘇轼 《和王勝之》之二:“流觴曲水無多日,更作新詩繼永和。”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馀韻,而且有趣。”亦作“ 流杯曲水 ”。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亦省作“ 流觴 ”。 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 清 劉大櫆 《遊黃山記》:“巨石鎮其中流,平濶如臺,其上可布席而坐,其下可流觴。” 朱自清 《潭柘寺戒壇寺》:“隻是流觞亭雅得那樣俗,在石地上楞刻着蚯蚓般的槽;那樣流觞,怕隻有孩子們願意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流觞曲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人雅集習俗,具體解釋如下:

一、起源與含義

“流觞曲水”原為祓禊儀式的一部分,最早見于周代。古人于夏曆三月上巳日(後固定為三月初三)在水邊宴飲,認為可祛除災厄。活動中,參與者沿彎曲的水道而坐,将酒杯置于上遊,任其順流而下,杯停之處的人需飲酒賦詩,稱為“流觞”。

二、活動流程

  1. 環境布置:選擇有環曲水流之處,如溪澗或人工開鑿的蜿蜒水渠(以“旋轉小火鍋”作類比,生動描述其形态)。
  2. 酒杯漂流:将盛酒的羽觞(古代耳杯)放置上遊,隨水流自然飄動。
  3. 即興創作:停杯者飲酒後需即興作詩,否則罰酒,此規則在《蘭亭集序》記載的雅集中尤為著名。

三、文化影響

該習俗從祭祀活動演變為文人雅士的創作聚會,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引以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描寫,使其成為魏晉風雅的象征。宋代以後更衍生出園林中建造“流杯亭”的傳統,如北京故宮禊賞亭。

四、現代意義

如今,“流觞曲水”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符號,常出現在詩詞、書畫中,象征文人追求自然與藝術交融的精神境界。日本至今保留類似習俗,稱為“曲水宴”。

知識擴展:成語中的“觞”指代酒杯,而“曲水”強調水道彎曲以延長漂流時間,增加趣味性。這種活動形式融合了自然審美與人文互動,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流觞曲水是一種漢字詞語,意為在曲水之間輕輕敲擊觞杯,以表示歡樂和祝福。觞指的是古代飲酒器皿,曲水指的是彎曲的河流或水流。流觞曲水一詞常用來形容人們在美麗的水景之間舉杯暢飲,表達快樂和祝福的場景。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水(shuǐ)和酉(yǒu),其中水部作為主部外形部首,酉部為輔部外形部首。 流觞曲水的拼音分别為liú shāng qū shu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離騷》中的一句詩:“流觞曲水憐馬蹄”,意為暢飲敬神時曲水之間憐惜馬蹄。後來,這句詩被引申為形容在曲水之間舉杯歡飲的場景。 在繁體字中,流觞曲水的寫法不同。流字沒有變化,觞用觴代替,曲用曲保留。 在古時候,觞的舊字形為觴,曲的舊字形為訄。所以,古代漢字寫法中流觞曲水的寫法為流觴訄水。 以下是一個例句: 在湖邊的小船上,幾個朋友舉杯暢飲,仿佛置身于流觞曲水的場景中,充滿了歡樂和祝福的氣氛。 與流觞曲水相關的組詞: - 流連忘返 - 舉杯邀月 - 曲徑通幽 - 觥籌交錯 與流觞曲水近義詞: - 洋洋得意 - 暢飲快樂 - 锺愛美酒 與流觞曲水反義詞: - 陰霾籠罩 - 痛苦悲傷 - 寂寞無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