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巧非人所能及。 南朝 梁簡文帝 《與湘東王書》:“時有效 謝康樂 、 裴鴻臚 文者,亦頗有惑焉…… 謝 故巧不可階, 裴 亦質不宜慕。”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科場對》:“ 謝金圃 ( 墉 )、 吳玉綸 、 德定圃 ( 保 )、 沉雲椒 ( 初 )典試,頗不滿於衆口。作對雲:‘ 謝金圃 抽身便讨, 吳玉綸 倒口就吞。 德定圃 人旁呆立, 沉雲椒 衣裡藏6*刀。’雙關拆字,巧不可階。” 鄭觀應 《西學》:“今人自居學者,而目不睹諸子之書,耳不聞列朝之史,以為西法創自西人,或詫為巧不可階,或斥為卑無足道,噫!異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巧不可階漢語 快速查詢。
“巧不可階”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階”指台階,引申為“趕上”。整個成語形容技藝或方法巧妙到他人無法企及的程度,強調精巧性獨一無二。
出自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與湘東王書》:“謝故巧不可階,裴亦質不宜慕。”
(注:謝指謝靈運,裴指裴子野,文中通過對比兩人文風,強調謝的巧妙難以模仿。)
成語多用于文學、藝術或技藝領域,表達對高超技巧的贊歎,隱含“難以模仿”的意味。其反義可理解為“平淡無奇”或“粗制濫造”。
《巧不可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人的才能、技藝非常高超,已經達到了不能再提升的地步。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莊子·逍遙遊》一章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莊子與鮑叔(也叫鮑焦)讨論修道之道。鮑叔形容修道難以到達的境界時,說:“巧乎其不可知也。巧乎其不可思也。巧乎其不可聞也。巧乎其無可要也。淼乎其若存若亡也。凡所以利天下者,其巧言也,其巧行也,其巧貨也。”莊子聽後感慨道:“巧乎其不可階也。”這句話後來就成了成語“巧不可階”,用來形容才能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成語《巧不可階》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巧:拆分部首是工,左邊有8劃。
不:拆分部首是一,左邊有4劃。
可:拆分部首是口,左邊有5劃。
階:拆分部首是門,左邊有6劃。
《巧不可階》的繁體形式是「巧不可階」。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巧、不、可、階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
巧:己犬,左上加一點,左下加一點,右邊有3劃。
不:一上,右邊有3劃。
可:口日,左上有一點,左下加一點,右邊有3劃。
階:門介,左邊有5劃,右邊有2劃。
他的種種表現讓人感歎,确實是巧不可階。
組詞:巧奪天工、巧取豪奪。
近義詞:高超、超群、出類拔萃。
反義詞:平庸、平凡、一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