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官府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 靈州 通遠軍 界諸蕃族剽略官綱,詔知 靈州 通遠軍 使 董遵誨 讨之。”
“官綱”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官綱指舊時官府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例如《續資治通鑒》記載的“靈州通遠軍界諸蕃族剽略官綱”,即指官府運輸隊被劫掠。
功能性質
作為官府設立的物流體系,主要用于集中運輸重要物資(如糧食、軍需品等),具有官方壟斷性和強制性(、)。
曆史背景
宋代文獻中頻繁出現該詞,如《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記載的案例,反映當時邊疆地區通過官綱維持物資供應(、)。
部分文獻(如)提到“官方法規”的含義,但該用法較少見,且未在權威曆史典籍中發現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用。
如需查看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續資治通鑒》等宋代文獻,或通過查字典()、滬江詞典()獲取詳細釋義。
官綱是指官員的職責、任務和規範,也是指官員的工作綱要和管理準則。
官(宀+示):宀是宇宙的象形字,示是底部的意思,表示在宇宙之下;官字的意思是位于宇宙之下,即在地上居住。
綱(⺲+糸):⺲是絲字底部的意思,表示掌握、牽引,糸表示絲,表示用絲線來連接;綱字的意思是用絲線連接,表示牽引和引導。
官綱最早見于《左傳》中,被用來指代官員的工作綱要和管理準則。
官綱(簡體)、官綱(繁體)
古代的官綱字是「官綱」。
作為一名官員,應該遵守官綱,承擔起責任。
官方、綱要、制度、規範。
官制、官方的規定
無綱、無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