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d and anxious] 悲傷憂愁
悲傷憂愁。《楚辭·九辯》:“離芳藹之方壯兮,餘萎約而悲愁。”《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昆莫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太平廣記》卷二八一引《河東記·獨孤遐叔》:“其妻寃抑悲愁,若無所控訴而強置於坐也。” 明 劉基 《王昭君》詩:“ 昭君 辭 漢 入 胡 中, 胡 女悲愁 漢 嬪喜。”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二章:“有讓人落淚而不自知的悲愁和傷痛,也有使人恨得發瘋和厭惡得發吐的情節。”
“悲愁”是一個漢語詞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其含義和用法可總結如下:
指悲傷與憂愁交織的情感狀态,形容人因遭遇不幸、困境或離别而産生的深切苦悶。
構成解析
由“悲”(悲傷)和“愁”(憂愁)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強調情感的雙重性。如《楚辭·九辯》中“餘萎約而悲愁”即通過草木凋零暗喻心境凄涼。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失去親人、遭遇打擊或身處逆境時的心理狀态。例如《漢書》記載烏孫公主因語言不通而“悲愁”,康濯《水滴石穿》用該詞刻畫角色傷痛。
在古詩詞中常通過意象傳遞悲愁,如劉基《王昭君》用“胡女悲愁”對比漢宮喜樂,突顯人物命運反差。
可通過漢典或滬江詞典查看更詳細釋義及古籍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