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儋石。言俸祿少。甔即“儋”,容一石。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守儋石之祿者。” 宋 韓維 《答公懿以屢遊薛園見贻》詩:“伊予志巖壑,偶官祿石甔。”
關于“石甔”的詞義解釋如下:
宋代詩人韓維在《答公懿以屢遊薛園見贻》中寫道:“伊予志岩壑,偶官祿石甔”,借“石甔”自嘲俸祿微薄,表達淡泊名利的志向。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對古代生活狀态的描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相關注釋或宋代詩文選集的注解。
《石甔》(shí dā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石頭”,指的是一種由大量石頭砌成的建築物或堆積物。在古代文獻中,石甔被用于描述修建城牆、廟宇以及圍牆等利用石塊構築的結構物。
《石甔》的拆分部首是“石”(shí),它表示石頭等與石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石甔》這個詞源自于古代漢語,早期的漢字寫法相對簡單。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寫法,并被廣泛應用于古代文獻和字典中。
《石甔》的繁體字形為“石甔”。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很少有規定固定的筆畫順序或筆畫形狀。因此,石甔的具體寫法和現代不同,通常有多種變體存在。古時候的石甔可以寫成“石甘”或“石覽”等,這是根據不同人的書寫習慣形成的。
1. 這座古城的城牆采用了大量的石甔修建。
2. 他用石甔搭建了一個漂亮的庭院。
石甔的一些常見組詞包括:
1. 石甔牆
2. 石甔廟
3. 石甔寺
4. 石甔堆
與石甔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1. 石塊
2. 石堆
3. 石頭建築物
4. 石制
石甔的反義詞是非石制的建築物,比如木制建築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