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譴咎的意思、譴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譴咎的解釋

譴責;責罪。《後漢書·劉恺傳》:“後尚書案其事,二府并受譴咎,朝廷以此稱之。” 前蜀 杜光庭 《李忠順司徒拜保護章詞》:“俗懷咨怨,民抱傷嗟;有一於斯,式彰譴咎。” 明 曾鶴齡 《送許太守還任河間序》:“出納甚嚴且密,毫髮不敢有違,違則譴咎立至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譴咎”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iǎn jiù,主要含義為譴責、責罪,強調對過錯或錯誤行為的公開批評。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用法與場景

  1. 公開批評他人
    例如《後漢書·劉恺傳》中“二府并受譴咎”,指因過失被朝廷公開責罪。
  2. 自我反省與追責
    如“自譴己過”,表示對自身過失的責備。
  3. 災禍或天譴的引申義
    古漢語中偶用于描述災禍(如“休咎”),但現代多用“譴責”本義。

三、出處與演變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例句或權威解析,可參考漢典()或《後漢書》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譴咎的意思

譴咎(qiǎn z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對某人或某事表示強烈的譴責和責備。

拆分部首和筆畫

譴字由“讠”和“口”兩個部首構成,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譴字的源自《說文解字》,并出現在漢代.從字形來看,譴字的“讠”部表示言語,而“口”部則表示嘴巴,二者組合形成“譴”,寓意對不好的言語或行為進行譴責、指責。

繁體字

在繁體漢字中,“譴”字以繁體形式書寫為「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康熙字典》中收錄的古代書法寫法為:“譴”。

例句

1. 在道德标準中,我們應該譴咎不義的行為。

2. 這個政治丑聞使整個國家都開始對政府進行譴咎。

組詞

1. 譴責:指責、批評某人或某事。

2. 譴責:持強烈不滿或厭惡态度對待某人或某事。

3. 譴責:以指責或批評的方式表示不滿。

4. 自譴:自己批評或責備自己。

近義詞

譴責、責備、指責、斥責、批評

反義詞

表揚、贊賞、稱贊、褒獎、誇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