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衰老之年。 晉 陸機 《愍思賦》:“樂來日之有繼,傷頽年之莫纂。” 唐 李商隱 《幽居冬暮》詩:“急景忽雲暮,頽年寖已衰。” 清 文德翼 《池口阻風》詩:“頽年自笑滄洲客,破浪那能萬裡期。”
穨年:老年,暮年。 晉 陸機 《愍思賦》:“樂來日之有繼,傷穨年之莫纂。”一本作“ 頽年 ”。
“頹年”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tuí nián,其核心含義指老年、暮年,常帶有對時光流逝或衰老狀态的感慨。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意義
“頹”意為衰敗、頹廢,“年”指時間或年齡,組合後形容年歲衰敗、精力衰退的晚年階段。
文學引申
在古詩文中,常通過“頹年”表達對生命流逝的無奈或壯志未酬的遺憾。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文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注解。
頹年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人們心态低落、意志消沉的狀态,通常指在某個特定時期或情境中呈現出乏力、迷茫、無望等相對負面的情緒和心理狀态。
頹年由“頁”、 “立” 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1個筆畫。
頹年一詞源于漢語,是由于人們在封建社會的命運、環境制約等因素下,長時間處于虛弱、頹廢的狀态而形成的。繁體字“頹年”是它的另一種寫法。
在古代,頹年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時候使用的漢字可能較為繁複,但其基本的含義和構造與現代漢字一緻。
1. 他長期失業,過着頹年的生活。
2. 這部電影描繪了那個特定時代的頹年景象。
頹廢、頹敗、頹散、頹态、頹靡、頹唐。
頹廢、頹敗、消沉、低落、心情低落。
奮發、振奮、興旺、精神煥發、飽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