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或鐵制的打夯工具。 曹禺 《日出》第二幕:“窗外有節奏地傳來小工們打地基的樁歌,由近漸遠,攙雜着多少人的步伐和石硪落地的沉重的聲音。”《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這種神情和語氣,都像廿七年前那個有風的天氣, 盧一民 也是這樣站在 唐琳 的面前,隻是比那時顯得深沉,那時像爆竹在天空爆6*炸,現在像石硪夯打着地面。”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石硪漢語 快速查詢。
根據漢典等權威資料,"石硪"是傳統建築中用于夯實地基或打樁的工具,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石硪指用人力夯土時使用的石制工具,通常為圓形石塊或鐵餅,四周系繩供多人協作提拉,通過反複砸擊地面實現地基加固,常見于古代土木工程。
結構與用途
《石硪》(shí ào)一詞是一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石頭階梯”。石硪常常用來形容山崖上或山路上被人工切割出來的步道,方便人們攀爬或行走。
石硪的部首是石(dàn)和石(shí),它的總筆畫數為19。
石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耒陽制字法》中。耒陽制字法是中國第一部專門規定字形的法律文書,相傳由黃帝時代的耒陽學派創立。該制字法規定了一系列漢字的字形、部首和筆畫,石硪也是其中之一。
石硪的繁體字為“石硪”。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石硪在古代常以象形字的形式出現,其字形呈現出山石上刻出的階梯形狀。
1. 山間的石硪蜿蜒曲折,給人帶來很多觀賞的樂趣。
2. 他小心翼翼地沿着石硪走,生怕一不小心會摔倒。
石壁、硪戶、山硪、石階
山路、階梯、山階、石梯
平道、平地、水泥路、樓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