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的意思、橫草不拏,豎草不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的解釋

同“橫草不拈,豎草不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來形容人極其懶惰,連最微小、最輕易的事情都不願意動手去做。其核心含義是極度懶散、好逸惡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面拆解與語義分析:

    • 橫草:指橫躺在地上的草。
    • 豎草:指豎立生長的草。
    • 拏 (ná):同“拿”,意為用手取、握持。
    • 拈 (niān):用手指夾取、捏起。
    • 整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連橫在地上的草都不願意去拿一下,豎着的草也不願意去拈一下。這并非實指拿草這個動作,而是用“草”來象征極其微小、簡單、不費力氣的事情或勞動。
  2. 比喻義與核心含義:

    • 該成語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通過描繪一個人懶惰到連彎腰撿起一根草(無論橫豎)都不肯的程度,極度強調其懶散成性、遊手好閑、不願付出任何一點勞動的狀态。
    • 它形象地刻畫了一個人惰性深重,對任何需要動手的、哪怕是最簡單輕松的工作都毫無興趣,隻想坐享其成。
  3. 語用與文化内涵:

    • 這個成語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常用于批評、諷刺那些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的人。
    • 它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勤勞美德的推崇和對懶惰行為的鄙夷。儒家思想強調“勤則不匮”,勞動被視為立身之本,而懶惰則被視為道德上的缺陷。
    • 成語中的“草”象征着微不足道的勞動或瑣事,而“不拏不拈”則是對拒絕承擔任何責任的極端表現。
  4. 權威文獻佐證:

    • 該成語的早期或典型用例可見于中國古代文學名著,如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詞話》。在《金瓶梅詞話》第十二回中就有“橫草不拈,豎草不動”的表述(“拈”與“拏”在此語境中意義相通),用以形容人物的懶惰性格。這為成語的釋義提供了重要的文學依據和語境參考 。
    • 現代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也收錄了此成語或其變體(如“橫草不拈,豎草不動”),釋義為“形容人懶惰,什麼事都不願做”,進一步确立了其作為漢語固定表達的權威性 。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是一個生動形象的漢語成語,通過描繪連最微小的草都不願動手拿取的誇張意象,強烈地諷刺和批評了人的極度懶惰、好逸惡勞、不願從事任何勞動的行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植根于中國社會崇尚勤勞、反對懶惰的傳統價值觀,并在經典文學作品如《金瓶梅詞話》中得到印證,為現代漢語詞典釋義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褒義用法:形容正直清廉

  1. 核心含義
    指人品正直,不貪圖不義之財或利益,堅守原則。字面意為“無論是橫着還是豎着的草都不會去拿”,比喻對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分毫不取。

  2. 延伸解析
    該用法強調道德操守,常見于對人物品德的評價。例如描述官員廉潔奉公,或普通人面對誘惑時的自律态度。


二、貶義用法:形容懶惰懈怠

  1. 核心含義
    指人極度懶惰,連最微小的勞動也不願付出。類似“橫草不拈,豎草不動”,常見于古典小說中批評遊手好閑之人。

  2. 文學例證

    • 《金瓶梅詞話》第九二回批評角色“成日橫草不拈,豎草不動”。
    •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形容懶人“橫草不拿,豎草不拈,每日要吃八分銀子藥”。

使用注意

建議在具體使用時參考權威詞典(如查字典)或結合文學作品的語境加以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帝倉罷勞暴暴抱衾秉利不遑參計參透倡而不和牀簟槌牛酾酒辍塗楚妝忖測單篇道人東坡七集風寒凫亹高結格爾木市瓜皮艇航行憨急黃繶渾凝婚啟降路浃時妓人镌噍梾木黎布陸詟水栗麥碼子媽媽論兒暮發擰種頻蹙樸拙錢店恰恰七辭器藝日參釋老食椹識習失學收贍睡眼四世鱐魚檀柘田閑體敵梯己錢聽選鮮豔奪目洗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