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的意思、橫草不拏,豎草不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的解釋

同“橫草不拈,豎草不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褒義用法:形容正直清廉

  1. 核心含義
    指人品正直,不貪圖不義之財或利益,堅守原則。字面意為“無論是橫着還是豎着的草都不會去拿”,比喻對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分毫不取。

  2. 延伸解析
    該用法強調道德操守,常見于對人物品德的評價。例如描述官員廉潔奉公,或普通人面對誘惑時的自律态度。


二、貶義用法:形容懶惰懈怠

  1. 核心含義
    指人極度懶惰,連最微小的勞動也不願付出。類似“橫草不拈,豎草不動”,常見于古典小說中批評遊手好閑之人。

  2. 文學例證

    • 《金瓶梅詞話》第九二回批評角色“成日橫草不拈,豎草不動”。
    •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形容懶人“橫草不拿,豎草不拈,每日要吃八分銀子藥”。

使用注意

建議在具體使用時參考權威詞典(如查字典)或結合文學作品的語境加以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的意思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是一句成語,意為不管是橫着的草還是豎着的草,都不去拿取。這句成語形容人正直不偏向任何一方,不為私利而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的部首是“草”,由兩個筆畫組成。

來源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中,出自《邶風·青青子衿》這首詩。成語取自詩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橫草萋萋,百歲斯年。曾不見君子,憂心如焚。”其中“橫草萋萋”一句引申為“橫草不拏,豎草不拈”,有着傳承的曆史背景。

繁體

《橫草不拏,豎草不拈》的繁體對應的成語為「橫草不拿,豎草不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橫草不拏,豎草不拈》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橫草不拿,竪草不拈」。

例句

1. 他一向遵循着橫草不拏,豎草不拈的原則,從不輕易觸犯法律。

2. 這個人守法守規矩,無論是橫草或豎草,他都不會去碰。

組詞

1. 橫拿豎拈

2. 橫行霸道

3. 縱橫捭阖

4. 縱橫交錯

近義詞

1. 正直無私

2. 守法守規

3. 不偏不倚

4. 忠誠正直

反義詞

1. 徇私枉法

2. 偏袒不公

3. 歧視偏心

4. 違法亂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