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含宮咀徵”。謂沉浸于優美的樂曲之中。“宮”、“商”、“徵”均 中國 古樂中的音階名。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舞歌辭》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颯沓紈袖飛。” 唐 溫庭筠 《觱篥歌》:“含商咀徵雙幽咽,軟縠疏羅共蕭屑。” 景耀月 《長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謀,含宮咀徵何悠悠!”
“含商咀徵”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解釋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傳統出處和現代理解綜合說明:
本義解析
“宮、商、徵”是中國古代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中的三個音階。成語意為沉浸于優美的樂曲之中,形容對音樂的細緻品味與深刻感受。
文學出處
最早見于南朝宋鮑照的《代白紵舞歌辭》:“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飒沓纨袖飛。”唐代溫庭筠的《觱篥歌》中也有類似用法:“含商咀徵雙幽咽,軟縠疏羅共蕭屑。”
近義詞與用法
亦作“含宮咀徵”,多用于書面語,強調對音樂的細膩體驗,如:“含商咀徵雙幽咽,軟豰疏羅共蕭屑。”(唐·溫庭筠)
部分現代資料(如、7、10)将其解釋為商業活動中通過分析市場與征詢意見來決策,認為“商”指商業、“徵”指征詢。例如:
傳統 vs 現代
傳統含義以音樂為核心,源自古籍;商業決策的解釋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讀,尚未被權威辭書廣泛收錄。
注意發音與寫法
建議在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沿用傳統音樂相關的釋義,若用于商業語境需注明為引申義。
《含商咀徵》(hán shāng jǔ zhēng)是一組漢字,它們互為衍生關系,具有較為豐富的内涵。下面将對該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做一詳細介紹。
《含商咀徵》是指樂譜中常用的四個音名,分别表示音階的四個不同音符。在西洋音樂中,它們被标記為C、D、E、F(或基本唱名唱名 do、re、mi、fa)。
《含商咀徵》的拆分部首為 “兒”、“又”、“彑”、“從”,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 2 畫、2 畫、4 畫和4 畫。
《含商咀徵》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音樂理論。商、角、徵、羽是古代樂律的四個音名,而含、咀、宮、商是從音名。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這些字逐漸演變為現代所用的意義。
《含商咀徵》的繁體字分别為 “含”、“商”、“咀”、“徵”。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 “含” 為例,它的古代寫法為 “口”(上方)加 “四點”(下方)。
他熟練地演奏着《含商咀徵》的曲譜。
含義、商業、咀嚼、徵兆
不變、固定、對應、音名
多變、不對應、不一緻、無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