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種黃金飾品。常施于樂器之上。《漢書·禮樂志》:“金支秀華,庶旄翠旌。” 顔師古 注引 臣瓒 曰:“樂上衆飾,有流遡羽葆,以黃金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華也。” 唐 杜甫 《渼陂行》:“ 湘 妃 漢 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無。” 明 何景明 《七述》:“羽裳翩翻垂白蜺,金支玉節紛葳蕤。”
(2).指代樂器。 南朝 宋 謝莊 《上封禅儀注疏》:“金支宿縣,鏞石潤響。” 明 杜岕 《雞鳴寺禅堂看白海棠》詩:“分明霜落金支冷,萬首宮詞蟋蟀聲。”
“金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解釋
比喻義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描述漢代禮樂場景中的黃金裝飾物,後逐漸演變為樂器的象征符號,并在文學中廣泛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或古典詩詞原文。
《金支》是一個成語,意指經濟支柱或財政支出。通常用來形容對于國家、地區或組織而言,起着重要支撐作用的經濟産業、企業或項目。
《金支》這個成語的部首是金,共有8個筆畫。
《金支》一詞最早見于清代林則徐的《赈貧言志》:“蓋上海海關之管河蟹之款,行有定稅,陸關之界限,差有舊疆,凡與民事,稅常交納,具足為金支,則取海關之一部為最宜。”之後,這一成語逐漸流傳開來。
《金支》的繁體字為「金支」,沒有太大區别。
在古代,一般使用類似于「金之支撐」的表達來代指經濟的支柱。
1. 這家公司是該地區的金支,為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 銀行業是我國金融系統的金支,對國家經濟起着重要作用。
金融、支柱、支出、財政
經濟支柱、經濟支出
經濟負擔、經濟累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