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斷的意思、獨斷的詳細解釋
獨斷的解釋
[dictatorial;arbitrary] 不商量,獨自做決定
詳細解釋
(1).獨自決斷;專斷。《管子·明法解》:“明主者,兼聽獨斷,多其門戶,羣臣之道,下得明上,賤得言貴,故姦人不敢欺。”《史記·李斯列傳》:“明主聖王之所以能久處尊位,長執重勢,而獨擅天下之利者,非有異道也,能獨斷而審督責,必深罰,故天下不敢犯也。” 宋 蘇轼 《上蔡省主論放欠書》:“伏惟明公獨斷而力行之,使此二百二十五家,皆得歸安其藜糗……以歌詠明公之德。”《孽海花》第十八回:“政體一層,我國數千年來,都是皇上一人獨斷的,一時恐難改變。” 周6*恩6*來 《團結廣大人民群衆一道前進》:“什麼叫獨斷?就是我說的話就對,人家說的話就不對。”
(2).指不用外力而能自動砍斷。《韓詩外傳》卷八:“妾聞 奚公 之車,不能獨走;莫邪雖利,不能獨斷,必有以動之。”
詞語分解
- 獨的解釋 獨 (獨) ú 單一,隻有一個:獨唱。獨立。獨霸。獨6*裁。獨創。獨特。獨辟蹊徑(喻獨創新風格或新方法)。獨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 老而無子:鳏寡孤獨。 難道,豈:“君獨不見夫趣(趨)市者乎?” 〔獨孤〕複姓。 語助詞,猶“其”:“棄君之命,,獨誰受之?” 筆畫數:; 部首:犭; 筆順編號: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斷。斷獄(審理和判決罪案)。 一定,絕對:斷乎不可。斷然施行。 續 筆畫數:; 部首:斤;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獨斷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獨斷”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在決策或判斷時獨自決斷,不聽取他人意見。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詞義
- 字面拆分:“獨”指獨自、單獨,“斷”指決斷、判斷。組合意為“獨自做出決定”,隱含主觀性強、缺乏協商的意味。
- 詞性:多作動詞(如“他獨斷此事”),也可作形容詞(如“獨斷的作風”)。
2. 語境中的含義
- 貶義用法:常見于批評性語境,表示專橫、武斷。
例句:“領導獨斷專行,導緻團隊士氣低落。”
- 中性/褒義用法:在緊急或需快速決策的情境中,可能隱含果斷之意。
例句:“危機時刻,他獨斷下令撤離,避免了更大損失。”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 專斷:強調權力集中下的單方面決定。
- 武斷:側重主觀臆斷,缺乏依據。
- 獨裁:多用于政治語境,指絕對的個人權力。
- 反義詞:
- 民主(集體決策)
- 協商(共同商議)
- 從善如流(樂于采納建議)
4. 文化與社會評價
- 儒家思想影響:傳統觀念中,“獨斷”常與“集思廣益”對立,被視為領導力缺陷。
- 現代管理視角:過度獨斷易引發團隊矛盾,但適度果斷在高效決策中不可或缺。
5. 使用注意事項
- 需結合語境判斷褒貶,避免一概而論。
- 在正式寫作中,可通過上下文明确态度(如“過于獨斷”強調批評,“果斷獨斷”肯定效率)。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場景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背景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斷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獨斷(dú duàn)指的是一個人在決定問題或處理事務時,隻憑個人的意見和判斷,不考慮他人的意見或共識。這種做法常常表現為不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并且對自己的決定非常自信,不容置疑。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收錄的《獨斷》是使用了犬(quǎn)部作為部首,拆分筆畫為7畫。
來源
獨斷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在古代社會中,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主張順應社會共識、尊重他人的意見與群體的決策,而獨斷恰恰相反,強調個人主觀意識的獨立與自主。獨斷一詞在現代社會常常被當作負面詞語。
繁體
獨斷(dú duàn)是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的寫法基本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獨斷更早的版本為「獨斷」,可以看出犬部早期就代表了“狗”,而後來的字形簡化之後,成為了現代的犬部。
例句
1. 他對于這個問題采取獨斷的态度,沒有聽取我們的建議。
2. 她以獨斷的方式決定了公司今後的發展方向。
3. 作為領導,你不能一味獨斷獨行,還是要聽取員工的意見。
組詞
獨斷獨行、獨斷專行、獨斷獨裁、獨斷獨家、獨斷獨利
近義詞
專斷、霸道、獨裁、專橫
反義詞
聽取他人意見、集思廣益、民主決策、合作取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