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表德的意思、表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表德的解釋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後因以“表德”指人之表字或别號。 唐 李商隱 《雜纂》:“呼兒孫表德。”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三:“昔人有誡後生,不可稱前輩表德,此忠厚之至也。” 元 石君寶 《曲江池》第一折:“人見我有些錢鈔,與我起個表德,喚做 趙牛觔 。”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名號甫》:“表德用‘甫’字者,起自 荊公 ,當時附勢者多效之,故有‘表德皆連甫,花書盡帶圈’之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表德是漢語傳統命名文化中的專有概念,特指根據本名所取的字,用以彰明德行或補充名諱的深層含義。該詞最早見于《顔氏家訓·風操》:"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體現了古代"名"與"字"互為表裡的禮制傳統。

根據《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記載,表德在具體使用中可分為三類形态:

  1. 品德彰顯型:如諸葛亮字孔明,"明"既呼應"亮"的光明意象,又暗含"洞明世事"的德行期許
  2. 身份标識型:如司馬遷字子長,"子"表明其士大夫身份,"長"寓意對家族傳承的重視
  3. 典故寄托型:如趙雲字子龍,取《周易》"雲從龍"的典故,寄托君臣相得的政治理想

這一命名制度在《禮記·檀弓》中已形成完整體系,要求"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現代學者王力在《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指出,表德制度不僅是語言現象,更是承載儒家倫理的重要文化載體,其消亡始于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對傳統禮制的革新。

網絡擴展解釋

“表德”一詞的含義可從兩個角度詳細解釋,結合文獻記載和現代用法分析如下:

一、傳統含義(核心釋義)

指古人的表字或别號,用于彰顯品德。

二、現代引申義(補充釋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可理解為"彰顯美德"的行為。

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的權威文獻記載集中于第一種含義,第二種用法在現代語境中存在引申擴展。查詢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匡謬正俗》《遊宦紀聞》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蛩翺翺本賞不法古不修今不谖恥恚蟲瘿彫蟲篆刻對床夜雨蛾度虵行封事分撇府守龜藏六鬼婆婆何故侯國換裝檢句間隙進展酒姥磕睡枯笻狼性糧秣陵冒碌亂滿處懋典眉頭一展,計上心來煤頭紙蒙混魔說難看旁路噼裡嘭啷品緻遷延顧望七短八長勤緊缺唇羣衆運動敺世入魔散射善棍潸潸贍身燒紙馬神廬士馬疏澹順風使舵唐太宗填咽通犀頭妻銜佩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