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曠觀的意思、曠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曠觀的解釋

(1).縱觀。 明 方孝孺 《憫知賦哀葉廷振》:“吾曠觀乎宇宙兮,等萬古于一漚。” 嚴複 《主客平議》:“曠觀千古,橫覽五洲。” 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曠觀古今來之文學名家,莫不戰理欲之機關,荷乾坤之鐘毓。”

(2).廣闊的見識。 章炳麟 《諸子學略說》:“當時學者惟以師説為宗,小有異同,便不相附,非如後人之忌狹隘、喜寬容,惡門戶、矜曠觀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曠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形容壯麗景象
    指自然或場景的廣闊、壯麗,常用于描繪山水、日出、星空等宏大自然景觀,強調視覺上的震撼感。例如:“站在山頂曠觀雲海,天地相接的景色令人驚歎。”

  2. 引申為宏觀視角
    表示對事物或曆史的縱觀,如明代方孝孺在《憫知賦哀葉廷振》中寫道:“吾曠觀乎宇宙兮,等萬古于一漚。” 近代嚴複也以“曠觀千古,橫覽五洲”表達對曆史的全局性觀察。

二、深層含義

  1. 廣闊的見識
    指超越狹隘視角的認知能力,如章炳麟提到學者應避免門戶之見,具備“曠觀”的包容性。陶曾佑則強調文學名家需以“曠觀”洞察社會與人性。

  2. 哲學與學術應用
    在哲學讨論中,“曠觀”可指對宇宙、人生的宏觀思考;學術上則倡導突破局限,如嚴複結合中西文化時提出的“曠觀”視角。

三、使用場景


該詞兼具具象(自然壯景)與抽象(宏觀認知)的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古典文獻如方孝孺、嚴複的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曠觀

曠觀是指廣泛地觀察或着眼于全局,不受限于狹窄的視角而獲得全面的認識。在我們生活中,曠觀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宏觀、洞悉的眼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曠觀的拆分部首是日和目,其中日表示"太陽",目表示"眼睛",暗示了用明亮的眼睛去廣泛觀察世界的意思。筆畫是6畫。

來源

曠觀一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五蠹》一書中,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具備全面觀察能力。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并流傳至今。

繁體

曠觀在繁體字中寫作「曠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曠觀的「曠」字是由「廣」和「光」組成,表示廣闊明亮;「觀」字是由「雨」和「見」組成,表示在雨中看見,即廣泛觀察。

例句

他能以曠觀的視角看待問題,總是能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組詞

曠世、曠野、觀察、廣覓。

近義詞

洞察、博覽、宏觀、全面。

反義詞

狹隘、局限、目光短淺、好高骛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