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蹙戎的意思、蹙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蹙戎的解釋

亦作“ 蹙融 ”。古代弈戲之一。 漢 時稱“格五”。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中:“今有奕局,取一道人行五棊,謂之蹙融,‘融’宜作‘戎’。此戲生於 黃帝 蹙鞠,意在軍戎也,殊非圓融之義。 庾元規 著《座右方》,所言蹙戎者,今之蹙融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小戲中於弈局一枰,各布五子角遲速,名‘蹙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蹙融或謂之蹙戎,《漢書》謂之格五。雖止用數棊,共行一道,亦有能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蹙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一種古代弈戲(棋類遊戲),漢代稱為“格五”,屬于兩人對弈的競技類遊戲。遊戲規則可能與棋子在單一棋道上行進的速度比拼有關,具體形式已失傳。

  2. 名稱演變

    • 唐代文獻中多寫作“蹙融”,但學者李匡乂在《資暇集》中指出“融”應為“戎”,因該遊戲與軍事訓練(“軍戎”)相關,而非“圓融”之意。
    •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也提到“蹙融”與“蹙戎”為同一遊戲的異稱。
  3. 曆史背景
    據傳此戲起源于黃帝時期的“蹙鞠”(古代足球),後演變為棋盤遊戲,可能用于模拟戰術策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其玩法為“一枰布五子角遲速”,即雙方各布五子競速。

  4. 現代考據
    現代研究認為,“蹙戎”與“格五”規則相似,均屬于早期策略類棋戲,但具體差異尚無定論。漢典等工具書多将其歸類為古代遊戲術語。

注意:部分網絡資料提及“蹙戎”有“壓服敵人”的引申義(如),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考據文獻,可能為誤傳。建議以古代弈戲含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蹙戎》是古代漢字中的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鎮壓叛亂或征服敵國。現代漢字中,“蹙”字的部首是足部,筆畫數是16畫,“戎”字的部首是戈部,筆畫數是9畫。 “蹙戎”一詞源自古代典籍《詩經》中的《小雅·斯幹》篇。在古代,蹙戎是周天子組織軍隊進行戰争的表現,具有征服和平定叛亂的含義。這個詞語在曆史上多用于描述統一戰争、擴張國土的壯舉。 在繁體字中,“蹙”字和“戎”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并沒有特别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蹙字的古代變體有“蹴”和“蹙”。而戎字的古代寫法包括“肜”、“戋”、“戎”等。 以下是關于“蹙戎”的例句: 1. 足蹙戎敵,國家安甯。 2. 天子禦駕親征,勇猛蹙戎。 3. 王者蹙戎,保家衛國。 與“蹙戎”相關的組詞有“蹙怒”、“蹙眉”、“征戎”等。 這個詞的近義詞可以是“鎮壓”,“征服”。 而它的反義詞可以是“投降”,“解放”。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