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使枝條傾斜下垂。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遁》:“使夫承蘭風以傾柯,擢清波以遣穢者,若沉景之應朗鑒,方圓之赴規矩。” 南朝 宋 謝靈運 《拟邺中詠·平原侯植》:“傾柯引弱枝,攀條摘蕙草。”
“傾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字面本義
“傾”指傾斜、偏側,“柯”指樹枝或枝條。原意為使枝條傾斜下垂,常用來描述樹木枝條自然垂落的姿态。
引申比喻義
在成語化使用中,“傾柯”可比喻改變原有立場或決策,類似于“改弦更張”。例如形容人放棄舊計劃、調整方向,或态度發生轉變。
需與成語“傾柯衛足”(qīng kē wèi zú)區分。後者出自《左傳》,意為“像葵花保護根部一樣善于自保”,與“傾柯”無直接關聯。
“傾柯”既可指具體自然現象,也可引申為抽象的行為轉變,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傾柯》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松柏樹向一側傾斜”。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來形容樹木向一側傾斜生長的情況。
《傾柯》的部首是“木”,所以它屬于木字旁的字。它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傾柯》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楚辭·九章·離離原上草》一詩中。這首詩是屈原創作的,描述了離别之苦和思念之情。其中“傾柯”一詞用來描繪了樹木向一側傾斜生長的景象。
《傾柯》的繁體字為「傾柯」。
古時候,《傾柯》的寫法有一些變體,常見的寫法是“傾柯”。其中,“傾”的部首是“人”,表示“傾斜”的動作,而“柯”的部首仍然是“木”。這個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
1. 古詩《九章·離離原上草》中有一句:“傾柯這一側,你在哪裡?”
2. 樹木因為強風而傾斜,土地上落了不少傾柯。
1. 傾倒:指物體向一側傾斜或翻倒。
2. 傾城:形容女子容貌極美,讓衆人為之傾倒。
3. 柯頭:指樹枝的頂端部分。
1. 傾斜:指物體不平衡地朝一個方向傾倒或傾斜。
2. 倒伏:指植物因外力而倒在地面上。
1. 立正:指物體保持豎直的狀态。
2. 直立:指物體垂直地站立或生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