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躭遲的意思、躭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躭遲的解釋

拖延;耽擱。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一折:“ 秋胡 快着,文書上期限,一日也躭遲不得的。” 明 無名氏 《下西洋》第二折:“你道是祭奠莫躭遲,我豈不聞齋莊敬祭禮。”《文明小史》第二六回:“算計回家路遠,怕有躭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躭遲(dān chí)是漢語古語詞,現多寫作“耽遲”,指因拖延、耽擱而延誤時間或錯過時機。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延誤耽擱

    指因行動遲緩或故意拖延導緻時間浪費、事情延後。

    例: “躭遲歲月”形容虛度光陰(參見《漢語大詞典》)。

  2. 錯過時機

    強調因拖延失去最佳行動節點,含遺憾意味。

    例: “若再躭遲,恐誤大事”(古典白話小說常見用法)。


二、字源解析


三、古典文獻用例

《禮記·内則》有“不敢躭遲”之句,體現古人對及時行事的重視(參見中華書局《禮記譯注》)。明清小說如《醒世恒言》亦多見“躭遲”描述誤事情節。


四、近現代演變

現代漢語中“躭遲”漸被“耽擱”“延誤”替代,但仍在方言(如吳語)及仿古語境中使用。台灣《重編國語辭典》仍收錄該詞,釋義為“因拖延而延誤”(參見台灣教育部門詞典)。


參見: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3. 《禮記譯注》(中華書局)
  4. 台灣《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躭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躭遲(拼音:dān chí)指拖延、耽擱,強調因某種原因未能及時完成某事或到達某地。


二、用法與例句

  1. 古代文學中的使用

    • 元代石德玉《秋胡戲妻》:“文書上期限,一日也躭遲不得的。”
    • 《文明小史》:“算計回家路遠,怕有躭遲。”
      (均強調因拖延可能導緻的後果)
  2. 語境特點
    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表達,常見于古典戲曲、小說,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三、綜合說明

該詞通過“躭”與“遲”的疊加強化了“延誤”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暴明逼近蔽美步叉層見錯出成闊搊紮炊瓊爇桂丹桂大平大頭魚佃契遞馱對牀夜語仿生化學放映豐重濆旋傅鷹高戍惶駴豁然葭菼節導截阻驚婚景深糾捩糾擿郡門铿锵叩廬寬降邏卒縷覼馬站墓陵恁等剖疑起力傾鄉情猿雀瓦屈緻榮貫肉髻阮瑀入夥三岔路口三尺銅桑葉生獠沈迷酸麻塔裡木河桃支竹投軀土豚無嫌蕭郎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