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頑老子的意思、癡頑老子的詳細解釋
癡頑老子的解釋
愚蠢遲鈍的老頭。多用為自嘲、自謙之辭。《新五代史·雜傳十六·馮道》:“ 德光 責 道 事 晉 無狀, 道 不能對。又問曰:‘何以來朝?’對曰:‘無城無兵,安敢不來。’ 德光 誚之曰:‘爾是何等老子?’對曰:‘無才無德癡頑老子。’ 德光 喜,以 道 為太傅。”亦省作“ 癡頑老 ”。 宋 戴複古 《送别朱兼佥》詩:“黃堂若問癡頑老,新有登樓十二詩。”
詞語分解
- 癡頑的解釋 亦作“癡頑”。.謂藏拙,不合流俗。 唐 王建 《昭應官舍》詩:“癡頑終日羨人閒,卻喜因官得近山。” 宋 陸遊 《雜感》詩之二:“古言忍字似而非,獨有癡頑二字奇。”.愚蠢頑劣;愚蠢無知。有時亦用作謙
- 老子的解釋 ∶父親 ∶老年男子的自稱。即老夫老子不吃你這一套詳細解釋.老年人自稱。猶老夫。《後漢書·逸民傳·韓康》:“ 康 曰:‘此自老子與之,亭長何罪!’”《晉書·庾亮傳》:“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 宋 辛
網絡擴展解釋
“癡頑老子”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指“愚蠢遲鈍的老頭”,常用于自嘲或自謙。其中:
- “癡頑”指愚鈍、頑固;
- “老子”是古代年長者的自稱(非道家創始人老子)。
-
語境用法
多為年長者表達謙遜或調侃自身遲鈍、不通世故,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
二、曆史典故
該詞源自五代十國時期官員馮道的事迹(《新五代史·馮道傳》):
- 背景: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攻入中原後,質問馮道效忠後晉為何失敗。
- 對話:
耶律德光問:“爾是何等老子?”
馮道答:“無才無德,癡頑老子。”
德光聽後大笑,仍任命他為太傅。
- 評價:馮道通過自貶化解危機,但後世因其曆仕五朝而批評其“不知廉恥”。
三、擴展用法
- 簡稱“癡頑老”
宋代詩人戴複古在《送别朱兼佥》中寫道:“黃堂若問癡頑老,新有登樓十二詩。”
- 文學化表達
陸遊《遣興》詩以“老子癡頑慣轉蓬”自述晚年漂泊,強化了詞意的自嘲色彩。
四、總結
該詞兼具貶義與自謙的雙重性,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核心在于通過自貶達到避禍、示弱或幽默的效果,反映了古代文人在政治動蕩中的生存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癡頑老子一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遲鈍、剛愎自用,不聽他人勸告或改變自己的固有觀念和行為方式。
癡頑老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癡”字的部首是疒,總共有10畫;“頑”字的部首是頁,總共有11畫;“老”字的部首是老,總共有6畫。
癡頑老子一詞的來源是廣東潮汕方言,作為一種貶義詞彙常用于形容那些剛愎自用的人或者頑固不化、不聽勸告的人。
在繁體中,“癡頑老子”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癡頑老子”這個詞的書寫方式為“癡頑老子”。
以下是一些關于“癡頑老子”的例句:
1. 他就是個癡頑老子,從不聽别人的建議。
2. 我勸他别再這麼頑固了,可他卻變本加厲,真是個癡頑老子。
3. 那個癡頑老子無論别人怎麼告訴他,他都不願意改變。
一些和“癡頑老子”相關的組詞包括:癡傻、頑固、剛愎自用。
一些和“癡頑老子”相近義的詞彙有:固執、執拗、頑固不化。
反義詞可以是:聰明、靈活、通達。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