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發的意思、繩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發的解釋

謂編發為辮。《北史·烏洛侯傳》:“ 烏洛侯國 在 地豆幹 北……其俗繩髮皮服,以珠為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發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糾正過失或規勸錯誤,屬書面用語,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以下從釋義、典籍依據及用法特征三方面詳解:


一、釋義與詞源


二、典籍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儒家經典注疏,體現古代道德規訓傳統:

  1. 《尚書》注疏中的用例

    《尚書·冏命》載:“繩愆糾謬,格其非心。”唐代孔穎達疏解時提出:

    “繩謂彈正,發謂開發……繩發相訓,皆所以攻瑕指失。”

    (來源:《尚書正義》卷十九,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2. 清代經學家的闡釋

    王引之《經義述聞》強調:

    “繩發者,繩其愆而發其覆也。”

    (來源:王引之《經義述聞·尚書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重印版)


三、用法特征


“繩發”承載了中國古代“以禮正行”的倫理觀念,其釋義需結合經典注疏方能準确理解。現代使用雖式微,但作為漢語史研究樣本,仍具重要文化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繩發”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曆史民俗含義(字面義) 指古代北方民族将頭發編成辮子的習俗,見于《北史·烏洛侯傳》記載:“烏洛侯國在地豆幹北……其俗繩髮皮服,以珠為飾。”。這裡的“繩”作動詞,意為編織,“發”指頭發,描述烏洛侯人用繩子編發并佩戴珠飾的風俗。

二、成語比喻義 讀作shéng fà時,是漢語成語,比喻生死攸關、命懸一線的極端危險狀态。其意象源自“懸挂在細繩上的頭發”,強調處境岌岌可危,如:“談判破裂後,兩國關系如繩發般脆弱。”


辨析要點:

  1. 曆史含義側重具體動作(編發),成語含義側重抽象比喻(危險)。
  2. 讀音差異:民俗義讀shéng fā,成語讀shéng fà。
  3. 使用場景:前者用于曆史文獻,後者多用于文學或口語表達危機情境。

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古籍需參考《北史》等原始文獻,成語用法可查閱權威詞典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哀悼巴黎和會綳巴吊拷賓闼波逃不詞不宨參講殘酷趁風赤霜袍出貸出群蹄彫梁對屬奪目方等法師奮筆疾書覆誦嘎子滾漲狠獗獗厚利胡揪僭王骥枥即留計蒙進退兩端疾騎恇撓鲈江馬褂慢戲駡山門悶癢命草默不作聲木蹻鬧茶鬧子女眷磐跱全勞動力取證設教四翁傥或田狩聽治晚伴兒炜煜蝸篆歍尼霞漿鄉場銷金鍋消流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