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蹑足的意思、蹑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蹑足的解釋

(1) [lighten (one's step)]∶放輕腳步走

他蹑足溜到門口

(2) [take one's position in]∶插足,等于說“出身”

蹑足行伍之間。——漢· 賈誼《過秦論》

詳細解釋

(1).《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 使者至,發書, 漢王 大怒,駡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張良 、 陳平 躡 漢王 足,因附耳語曰:‘ 漢 方不利,寧能禁 信 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漢王 亦悟,因復駡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 張良 往立 信 為 齊王 。”後以“躡足”指 劉邦 玩弄權術封 韓信 為 齊王 一事。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五:“ 淮陰侯廟 ,題者甚多,惟諫議 錢公昆 最為絶唱,曰:‘築壇拜日恩雖厚,躡足封時慮已深。’” 明 常倫 《過韓信嶺》詩:“禍奇緣躡足,功大不容身。” 景耀月 《古詩》:“真王乃躡足,方寸諒難甘。”

(2).頓足,踏步。 三國 魏 曹植 《鞞舞歌·大魏篇》:“騏驥躡足舞,鳳皇拊翼歌。”

(3).輕步行走貌。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繩妓》:“妓者先引長繩,兩端屬地,埋鹿盧繫之。鹿盧内數丈立柱以起繩,繩之直如絃。然後妓女自繩端躡足而上,往來倏忽之間,望之如仙。”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二折:“花陰裡躡足行行,柳影中潛身等等。” 曹禺 《日出》第一幕:“這時由左面食物櫃後悄悄爬出一個人,倚着櫃子立起,顫抖着,蹑足向門口走,預備乘機溜掉。”

(4).置身;參與。 漢 賈誼 《過秦論上》:“﹝ 陳涉 ﹞躡足行伍之間,俯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數百之衆,轉而攻 秦 。”《周書·文帝紀論》:“ 太祖 田無一成,衆無一旅,驅馳戎馬之際,躡足行伍之間。” 柴萼 《梵天廬叢錄·東鷗詞》:“ 祥符 周星譽 尗雲 ,抗手竹林之遊,躡足 承明 之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蹑足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動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放輕腳步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指出,蹑足指“放輕腳步行走”,常用于描述為避免驚動他人而刻意控制步伐的動作,如“蹑足潛蹤”。

  2. 參與、置身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記載,蹑足可引申為“參與某種行列”或“置身其中”,例如“蹑足政界”表示進入政治領域活動。

二、曆史語義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說文解字》釋“蹑”為“蹈也”,即踩踏之意;“足”指腳步,組合後衍生出輕步緩行的本義。至唐宋時期,詞義擴展至抽象層面的“介入”,如白居易詩作中“蹑足青雲端”即表跻身高位。

三、典型用例

  1. 動作描寫:

    “夜半蹑足至窗下,恐擾家人清夢”(《紅樓夢》脂評本)。

  2. 引申比喻:

    “蹑足其間,方知世事艱難”(魯迅《且介亭雜文》)。

四、權威文獻佐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強調其雙義并存特征,而《辭源》第三版收錄了《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蹑足行伍之間”的典故來源,印證其曆史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蹑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讀音與字形

二、基本含義

  1. 輕步行走
    指走路時腳尖着地,盡量不發出聲音,如“他蹑足溜到門口”。這一含義源自“蹑”的本義“踮腳走路”,《說文解字》解釋為“蹈也”,強調輕柔無聲的動作。

  2. 引申為謹慎行事
    比喻言行小心謹慎,如“蹑足其間”表示在特定場合中謹慎參與。

三、曆史與引申義

  1. 典故與文言用法

    • 《史記》記載劉邦“蹑足”封韓信為齊王,暗含權術操作之意。
    • 賈誼《過秦論》中“蹑足行伍之間”指陳涉出身行伍,引申為“參與、置身其中”。
  2. 其他古義

    • 頓足:指踏步動作(較少用)。
    • 踩腳示意:如“蹑足附耳”,表示用腳輕碰他人以傳遞信息(見于部分古籍)。

四、使用場景

五、常見誤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例證或詳細演變,可參考《說文解字》《史記》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剝寒八樹程程踹踐出版所端委多見廣識而乃返樸還真幹渴幹豫刮刮桂薪玉粒珪贽畫作毀車殺馬會家火盡灰冷诘戎治兵瘠枯徑自谲略拘倦勘劾克臂寬仁潰冒老語樂天隸戶琉璃眼黎旭路菜落草盟載内含撚子袍界竊勢擁權棄潰青襪子輕僞曲裡拐彎的入舍升祔叔妹漱齧説來説去算了腆愧體議同犯童子痨脫期頑銅撾築無可那嚣浮消消洗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