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學宮前的水池,形狀如半月。《詩·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毛 傳:“泮水,泮宮之水也。” 鄭玄 箋:“泮之言半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後多以指代學宮。 宋 蘇轼 《答臨江軍知軍啟》:“泮水政成,繆膺桑梓之敬;海邦畫諾,又觀枳棘之栖。” 王闿運 《湘潭縣學附生王君之碑》:“執經庠序,思樂泮水。”一說, 泮水 為 魯 境内的河流名,“泮宮”為建造在 泮水 邊的 魯侯 之宮,非學宮。參見“ 泮宮 ”。
“泮水”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古代學宮前的半月形水池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古代學宮(即“泮宮”)前的水池呈半月形,象征禮儀與教化。例如《詩經·魯頌·泮水》開篇“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描述學子在此采撷水芹,表達對教育的向往。鄭玄注解“泮之言半也”,認為其形制為半圓形,東西門通水而北面無水。
《詩經》篇名
《泮水》是《詩經·魯頌》中的一篇,共八章,内容為歌頌魯僖公修繕泮宮、推行文教的功績。
部分文獻提出“泮水為魯國河流名”的說法,認為“泮宮”是建在泮水邊的魯侯宮殿,而非學宮。但這一解釋屬于少數觀點,傳統主流仍以“學宮水池”為核心含義。
如今“泮水”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例如描述古代教育制度、引用《詩經》典故等,具有古典文化意蘊。
如果需要進一步考據,可參考《詩經》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泮水》一詞的意思是指古代中國傳說中的澤國,又稱為泮水國。泮水是指一個位于古代中國南方的虛構之國,被認為是一個神奇且神秘的地方。在古代文獻中,泮水常被稱為一個衆所周知的神話國度。
《泮水》一詞由“水”和“泮”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水”是這個詞的部首,表示與水有關;“泮”是構成這個詞的另一個部分,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字。這個字由六劃構成。
泮水國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山海經》是一部記載古代地理知識和神話傳說的經典著作,成書于戰國時期至秦漢之間。泮水國在其中被描述為一個神奇的國度,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神奇的景色。
《泮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湞水」。
在古代,泮水國這個名稱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古代文獻和古籍記載,泮水國的漢字寫法有時會采用「㧑」、「㵩」等字形,但這些寫法逐漸被現代的「泮水」所取代。
1. 他渴望能夠親自去一次泮水,親眼目睹那神奇的國度。
2. 《山海經》中對于泮水的描述讓人充滿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1. 組詞:泮水國、泮水國王、泮水仙境、泮水神話
2. 近義詞:澤國、神奇之地、仙境
3. 反義詞:普通國家、平凡之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