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omanishly fussy;sentimental]∶形容人動作緩慢,言語啰嗦
(2) [have the weak feeling]∶形容感情脆弱
(1).謂拘泥舊俗而缺乏知識的老年婦人。 魯迅 《三閑集·太平歌訣》:“那小巧的機靈和這厚重的麻木相撞,便使革命文學家不敢正視社會現象,變成婆婆媽媽,歡迎喜鵲,憎厭枭鳴,隻檢一點吉祥之兆來陶醉自己,于是就算超出了時代。” 巴金 《滅亡》第十章:“做了雞,就命該做人類底口裡的犧牲,這大概是自然的事,而且念《往生咒》的婆婆媽媽們也承認的。”
(2).形容人感情脆弱。《紅樓夢》第十一回:“﹝ 寶玉 ﹞聽得 秦氏 説了這些話,如萬箭攢心,那眼淚不覺流下來了……﹝ 鳳姐 ﹞因説:‘ 寶玉 ,你忒婆婆媽媽的了。’”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十五章:“ 楊雪 揉着眼,也不坐下,抽抽噎噎地哭出聲音來了。‘有話就講嘛!’ 鄧軍 說:‘不要婆婆媽媽的。’”
“婆婆媽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該詞帶有一定貶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紅樓夢》原文或權威詞典。
《婆婆媽媽》是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形容某些人表現得心思缜密、喜歡揣摩人心,常常耍手段的樣子。通常情況下,“婆婆媽媽”這個詞帶有一種貶義的意味。
《婆婆媽媽》的拆分部首是:婦(女字旁)+阝(邑字底)
它的總筆畫是:14畫
拆分成單個字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婆(女字旁,5畫)
媽(女字旁,6畫)
《婆婆媽媽》一詞的來源于俗語,最早出現在晚清時期的廣東廣州方言中。婆婆和媽媽在廣東方言中都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手段多、心機深。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成語,用以形容某些人做事時總是喜歡玩心眼,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思,而是采取迂回的方式。
在繁體字中,
婆的寫法為:婆
媽的寫法為:媽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婆和媽的寫法也有所差異,分别為:
婆的古時候寫法為:婦
媽的古時候寫法為:媽
她一向婆婆媽媽,做事常常不夠直接,總是繞來繞去。
婆婆、媽媽、婆媳關系、婆家、婆婆家、媽媽級、婆媳矛盾、婆婆心機、媽媽行為、媽媽篇章
心機深、善于算計、精明狡猾、奸詐狡猾、陰險
直率、坦誠、單純、率真、真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