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影避迹的意思、畏影避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影避迹的解釋

《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迹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絶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迹,愚亦甚矣。”後以“畏影避迹”比喻不明事理,庸人自擾。《陳書·蕭允傳》:“時寇賊縱橫,百姓波駭,衣冠士族,四出奔散, 允 獨不行。人問其故, 允 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豈可逃而獲免乎…… 莊周 所謂畏影避迹,吾弗為也。’乃閉門靜處,并日而食,卒免於患。”亦作“ 畏影而走 ”。 宋 歐陽修 《六一居士傳》:“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 莊生 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畏影避迹”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釋義

比喻人因不明事理而庸人自擾,試圖逃避本無法擺脫的事物。常形容因過度擔憂或無知導緻的徒勞行為。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莊子·漁父》:有人因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腳印而逃跑,結果跑得越快,腳印越多,影子也緊隨不離,最終力竭而死。莊子借此諷刺“處陰可休影,處靜可息迹”的簡單道理未被領悟,暗喻愚昧的逃避行為。

三、結構與用法

四、實際應用示例

《陳書·蕭允傳》記載,南朝蕭允在亂世中拒絕逃亡,引用“畏影避迹”表達對盲目逃避的否定,主張順應常分,最終安然避禍。


通過這一成語,可反思生活中因過度焦慮而采取的無效應對方式,強調冷靜分析問題本質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畏影避迹》的意思

《畏影避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害怕受到追查,故意回避行蹤。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畏影避迹》包含3個漢字,分别是畏、影和避。

畏的部首是田,總筆畫數是10。

影的部首是彡,總筆畫數是15。

避的部首是辶,總筆畫數是11。

來源

《畏影避迹》出自明代李時中的《李時中遺事》。原文是:“摧叔封之茅茨之草也,畏影避迹,卒行歸去。”意思是大家不敢再和他辯駁,都默默地回避了。

繁體

《畏影避迹》的繁體字是《畏影避蹤》。

古時候漢字寫法

過去,《畏影避迹》中的字可能采用了古字形的寫法。具體是怎樣的古字形寫法由于篇幅限制無法詳細叙述,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例句

他犯了事之後,馬上畏影避迹,躲在鄉下過起了隱居生活。

組詞

畏懼、畏縮、避難、避風頭。

近義詞

回避、逃避、閃避。

反義詞

面對、迎接、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