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宏綱的意思、宏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宏綱的解釋

大綱;主旨。《書序》:“芟夷煩亂,剪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略其小術,包其大體,振溫良之逸步,得毗贊之宏綱。” 明 方孝孺 《傳經齋記》:“世之稱治者,二帝三王而已。其詳不可得而知,宏綱大6*法,所以相傳而不泯者,惟群經之存是賴。” 清 顧炎武 《日知錄·隕石于宋五》:“《公》《穀》二傳,相傳受之 子夏 ,其宏綱大指,得聖人之深意者,凡數十條。”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宏綱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宏綱”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典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宏大、綱領性的内容或體系。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語言學分析,該詞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基本釋義 “宏綱”由“宏”(宏大、廣博)與“綱”(綱要、綱領)組成,字面意為“宏大的綱領”,特指具有統領性、系統性的主體框架。例如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釋義為“總綱;大法”,多用于描述制度體系、理論架構等具備全局指導性的内容。

二、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文獻,《舊唐書·儒學傳序》載“宏綱未舉”,此處指國家重要制度的缺失。宋代朱熹在《大學章句》中強調“宏綱大法”對治學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了其作為核心準則的語義特征。

三、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學術、管理等場景。如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史》教材中,将儒家思想體系稱為“倫理道德的宏綱”(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官網);政府工作報告亦會用“法治宏綱”表述基礎性法律制度(來源:中國政府網政策庫)。

四、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總綱”“綱領”,反義詞為“細目”“末節”。在語義強度上,“宏綱”較普通詞彙更具莊重色彩,常見于書面語及正式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宏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基本定義

詳細解析

  1. 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在古籍中,“宏綱”多指“大綱”或“主旨”。例如:

    • 《書序》提到“舉其宏綱,撮其機要”,意為提煉核心綱領,去除冗餘細節。
    • 唐代王勃的《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中,用“宏綱”形容佛法的核心要義。
  2. 現代應用場景
    現代語境下,“宏綱”更偏向宏觀層面的規劃,如政策綱領、學術理論框架等,強調整體性和指導性。例如:“鄉村振興的宏綱需兼顧經濟與生态。”

補充說明

權威性建議

(查字典)和(滬江詞典)提供了較為全面的解釋,而其他網頁内容存在重複或簡略。如需深入考證古代用例,可參考《書序》《王勃集》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魂定魄柏谷變化無窮瓝槊唱和誠當扯纖拉煙馳獵出勤詞黃叢育帶肚子巅倒墊陌刁騷笛韻東闾方直府號告喻更其恭而有禮狗眼看人慣量過實回忌家丑不可外揚焦聒交吻界隔寄名鎖廊室牢馔廉武列墉亂命陸風滿額茅龍末冬拗強清償窮坎祈死球膽秋審柔兆箬篷三左上口字勝壤手策私仗松竹梅睃趁塌直午道谺坼銷殻習而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