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名。 宋 唐庚 《泸人何邦直吾呼與飲為此詩》:“滿飲一杯齊物論,白衣蒼狗任浮雲!”自注:“餘在 惠州 作酒二種,其和者名‘養生主’,其稍勁者名‘齊物論’。”
“齊物論”是戰國時期莊子哲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出自《莊子·内篇》的第二篇。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析:
齊物:萬物本質的同一性
莊子認為,萬物雖表象千差萬别,但本質上是相通且相互轉化的,如生死、美丑等對立概念實為“不齊而齊”()。例如:
齊論:是非對錯的相對性
主張消解人類主觀認知中的對立,認為“是非之争”源于視角局限。如風吹萬竅發出不同聲響(地籁、人籁、天籁之喻),實為同一自然現象的不同表現。
莊子提出通過“忘我”“心齋”等修養方式,以明靜之心體認萬物齊一,達到逍遙境界()。
注:以上綜合了多篇權威解讀,完整原文可參考《莊子·齊物論》及相關研究文獻(如、5、7等來源)。
《齊物論》是一篇源于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著作,主要探讨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闡述了莊子的主張和思想。該篇論文以語言簡練、形象生動的方式,引發了人們對于人性、自然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深思。
根據《康熙字典》,《齊物論》的拆分部首為"齊",其共有13個筆畫。
《齊物論》的出處在莊子的著作《莊子·齊物論》,是莊子思想體系中的一部分。由于曆史和地域的變遷,繁體字中的齊物論為「齊物論」。
根據《康熙字典》,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齊"的上部采用了"齒"部,下部為"齊"部。這種寫法代表了人與人之間的協調和整齊的狀态,與《齊物論》的思想内涵相符合。
《齊物論》中提到了許多例子,用來說明人與自然應該達到的平衡和和諧狀态。其中一個例句是:"百川以彙,大海所歸。" 這句話意味着所有的河流最終會彙聚成大海,象征着人們應該放下自己的私利,追求整體的和諧。
《齊物論》所涉及的概念可以組成許多詞語,如齊心合力、物我兩忘、物我兩難等。近義詞可以是和諧共存、自然與人、人道等。反義詞可以是人與自然對立、人類優先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