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匹紙的意思、匹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匹紙的解釋

我國古代一種供作畫寫字用的優質紙。 宋 陸遊 《跋為子遹書詩卷後》:“子 遹 持匹紙求録詩,期年矣,以乃翁衰疾,不忍迫蹙。予更以此念之,為寫終此卷。” 明 屠隆 《考槃餘事·紙箋·宋紙》:“有匹紙長三丈至五丈, 陶穀 家藏數幅,長如匹練,名‘鄱陽白’。”《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馬二先生 舉眼一看,樓中間掛着一張匹紙,上寫冰盤大的二十八個大字。”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七:“ 明 時大内白箋,磁青紙、 高麗 繭紙,皮紙、 新安 玉牋,譚箋、觀音簾,匹紙,皆可珍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匹紙”是我國古代一種供作畫寫字用的優質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特點 “匹紙”由“匹”和“紙”組成,原指以“匹”為單位的整幅長紙。其特點是質地優良、幅面極長,如明代屠隆《考槃餘事》記載宋代有匹紙“長三丈至五丈”,陶穀收藏的“鄱陽白”甚至“長如匹練”。這種紙張因工藝考究,常用于書畫創作或重要文書謄寫。

二、曆史文獻記載

  1. 宋代應用:陸遊在《跋為子遹書詩卷後》提到用匹紙記錄詩作,側面反映其作為書寫載體的珍貴性。
  2. 明代記載:屠隆詳細描述了宋代匹紙的尺寸和名稱,說明其工藝傳承。
  3. 文學作品:《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中提及匹紙,印證其在明清時期的實際使用場景。

三、文化内涵 部分文獻(如)提到“匹紙”被引申為成語,形容紙張薄脆易損,但此用法需結合語境判斷。主流解釋仍以具體紙張類型為核心,強調其優質特性。

注:拼音為pǐ zhǐ,相關文獻可通過《考槃餘事》《儒林外史》等古籍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匹紙》的意思

《匹紙》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來形容紙張極其薄而脆弱。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匹紙》這個詞由“勹”和“卩”兩個部首組成,它的基本筆畫數是7畫。

來源

《匹紙》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最初用來描寫古代紙張特别薄的情況。

繁體

《匹紙》的繁體字為「匹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匹字的形狀有所不同,它與現代漢字的形态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的字寫得非常小,紙像《匹紙》一樣薄。

2. 這種紙質太差,像《匹紙》一樣容易破損。

組詞

匹筆、匹劍、匹石、匹線。

近義詞

薄如蟬翼、薄如紙、薄如蟬皮。

反義詞

厚重、堅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