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坍江的意思、坍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坍江的解釋

謂江水泛濫淹沒田地。《明史·食貨志二》:“有江水泛溢溝塍淹沒者謂之坍江……請定均糧、限田之制。坍江、事故,悉與蠲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坍江”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因江水泛濫導緻河岸坍塌、田地淹沒的自然災害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坍江”指江水泛濫沖毀堤岸或淹沒農田的現象。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2.曆史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明史·食貨志二》:

“有江水泛溢溝塍淹沒者謂之坍江……請定均糧、限田之制。坍江、事故,悉與蠲免。”
這段記載表明,古代官府會對坍江災害導緻的農田損失實行賦稅減免政策。

3.現代實例

2023年南京市栖霞區曾發生坍江險情,崩塌長度約340米,崩進約230米。此類事件多因河道地質條件不穩定或極端天氣引發。

4.構詞解析

5.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政策,可參考《明史》原文或水利部門的地質災害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坍江

“坍江”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江河坍塌,變成河床。”

拆分部首:土、水

拆分筆畫:16畫

來源:《爾雅·釋诂》是這個詞最早的記載,具體來源不詳。

繁體字:壕

古時候漢字寫法:坍 + 江

例句:大雨過後,山上的土石坍江,導緻江河水位上升。

組詞:坍塌、坍方、坍陷

近義詞:塌陷、潰陷、決堤

反義詞:平緩、平穩、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