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俸銀的意思、俸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俸銀的解釋

(1).支付官員俸祿的銀兩。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王以下 滿州 官員兩季俸銀一百一十二萬一千九百三十五兩七錢五分八釐。”

(2).指俸祿。《清文獻通考·國用四》:“ 順治 元年,初定王公俸銀有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七回:“這麼一個鎮國公,有多少俸銀一年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俸銀是古代中國官員的薪酬形式,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俸銀指官員的俸祿,以銀兩形式發放。該詞由“俸”(官員薪水)和“銀”(貨币單位)組成,最早見于《漢書·百官公卿表》,是古代官員收入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曆史背景

  1. 支付方式
    清代官員俸祿包括銀兩和祿米,如《廣陽雜記》記載,滿洲官員兩季俸銀達112萬兩。
  2. 等級差異
    順治元年(1644年)起,朝廷按等級規定王公俸銀标準,如《清文獻通考》載有具體分級制度。

三、與其他術語的區别

與“薪銀”對比:

四、文化例證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提到“俸銀一兩”作為臨時生活費,反映其實際使用場景。

如需更詳細史料,可查閱《清文獻通考》《廣陽雜記》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俸銀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領取薪水或工資的款項。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jīn)和“古”(gǔ)。其中,“⾦”表示金屬,象征財富和價值;“古”表示古代的含義。 根據《康熙字典》,“⾦”部的筆畫數為8,而“古”部的筆畫數為5。因此,“俸銀”總共有13個筆畫。 “俸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員俸祿制度。在古代,官員們的薪水用銀子來支付,所以人們就把領取薪水的款項稱為“俸銀”。 在繁體字中,“俸銀”被寫作“俸銀”,部首和意義都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關于“俸銀”的一種形式是“僜銀”。這種寫法中,“䔋”(péi)代表了“俸”的意思。 以下是一個關于“俸銀”的例句:“他每月領取的俸銀足夠支付他的生活費用。” 除了“俸銀”之外,與其相關的組詞還有“俸祿”、“俸給”、“俸敕”等等。 近義詞可以包括“工資”、“薪水”等詞語,它們都指代着人們領取的經濟報酬。 至于反義詞,可以考慮“無俸”、“不給俸”等詞語,表示沒有領取薪水或工資的情況。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