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曆聘的意思、曆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曆聘的解釋

謂遊曆天下以求聘用。 唐 杜甫 《早發》詩:“薇蕨餓 首陽 ,粟馬資歷聘。” 仇兆鳌 注:“舊注, 蘇秦 、 張儀 歷聘六國,諸侯皆以粟馬迎之。” 宋 葉適 《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所至輒攜門生十數人,習為 春秋 、 戰國 之态,妄希 孔 孟 歷聘之風。” 宋 姜夔 《鹧鸪天》詞:“曾共君侯歷聘來,去年今日踏莓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曆聘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曆”(經曆、遍曆)和“聘”(訪問、聘請)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為推行主張或尋求機遇而周遊列國、廣泛訪問。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賢士(如孔子、孟子)為宣揚政治理念或尋求任用,主動遊曆多個諸侯國進行訪問、遊說。強調主動、廣泛且有目的性的外交活動,常與“周遊”并用(如“周遊曆聘”),體現士人積極入世的精神。

二、出處與典故

該詞源于儒家經典記載的聖賢實踐:

孔子曾“曆聘列國,幹七十餘君”(《淮南子·泰族訓》),即遍曆諸國求仕,雖未獲重用,卻傳播了仁政思想。

孟子效仿孔子,“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于諸侯”(《孟子·滕文公下》),亦是“曆聘”的典型。

三、用法特點

  1. 主體特定性:多用于描述先秦時期思想家、政治家(如孔孟)的遊說行為,帶有崇高色彩。
  2. 目的性明确:核心為推行政治理想或實現個人抱負,區别于單純的文化交流。
  3. 曆史語境:需結合春秋戰國“士無定主”的時代背景理解,體現知識分子對“道”的追求高于對特定君主的依附。

四、權威文獻佐證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淮南子·泰族訓》原文(ctext.org)
  2. 中華經典古籍庫《孟子·滕文公下》注釋(中華書局版)
  3. 餘英時《士與中國文化》論先秦士人遊曆傳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網絡擴展解釋

“曆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曆聘(拼音:lì pìn)指“遊曆天下以求聘用”。該詞由“曆”和“聘”二字構成:

二、使用場景

  1. 曆史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士人周遊列國尋求官職或被重用的行為,如杜甫《早發》詩中提到“粟馬資曆聘”,引用了戰國時期蘇秦、張儀遊說諸侯的典故。
  2. 引申意義:可形容現代人才經過層層選拔、多次嘗試後獲得職位的情況。

三、文學引用

宋代姜夔在《鹧鸪天》中寫道:“曾共君侯曆聘來”,以“曆聘”暗喻士人追隨權貴謀求發展的經曆。

四、權威釋義

《漢語大詞典》及《辭海》均将其釋義為“遊曆天下以求聘用”,強調主動尋求機遇的行為特質。

别人正在浏覽...

闆腐背街辨博璧回不徹彩選格藏鋒斂穎察裡津保衛戰城隅崇樹臭錢出乎意外楚剌純粹關系推理噉噆蕩揚調行低狹東洋鬼飯盒梵侶榧子風信子岡隒革新變舊裹首鋐鋐讙驚歡忻降抑假言直言推理傑構僅事積願居寡開年朗誦詩樂遷旅舘拿雲握霧奴客盤都丞配乾賠錢配色冉顔融遠扇迫膳宿拾紫宿所胎裡素天涯海角調峰髫歲衛服烏狼鲞霞光萬道下禮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