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波羅的意思、波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波羅的解釋

(1).即虎。古代 南诏 語。 唐 趙叔達 《星回節避風台骠信命賦》詩:“法駕避星回,波羅毘勇猜。”原注:“波羅,虎也;毘勇,野馬也。”

(2).悲愁貌。 元 李愛山 《集賢賓·春日傷别》套曲:“嘴古都釵頭玉燕,面波羅鏡裡青鸞,畫不盡春山宛轉。”一本作“魔羅”。

(3).梵語“波羅蜜”之省。 明 李贽 《得上院信》詩:“世事由來不可論,波羅忍辱是玄門。”參見“ 波羅蜜 ”。

(4).即鳳梨。亦寫作“波蘿”。 清 趙翼 《題嶺南物産圖六十二韻》:“蜜有波羅甜,綿豈班枝燠。”參見“ 鳳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波羅的(bō luó dì)是現代漢語中對地理名稱“波羅的海”的簡稱形式,專指位于北歐的波羅的海(Baltic Sea)。該詞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及用法如下:

一、詞典釋義

  1. 地理專稱

    指北歐内海“波羅的海”,被瑞典、丹麥、德國、波蘭等九國環繞,是全球最大的半鹹水海域之一。其名稱源于拉丁語“Mare Balticum”,漢語音譯為“波羅的”後形成固定地理名詞。

  2. 構詞解析

    • “波羅”:音譯自“Baltic”的首音節,無獨立語義;
    • “的”:漢語中作為名詞性語素,與“波羅”組合構成完整地名。

二、權威用法示例

  1. 曆史文獻

    《清史稿》首次以“波羅的海”記載該海域,20世紀後簡稱為“波羅的”見于地理文獻(如《世界地理辭典》)。

  2. 現代語境

    用于國際關系(如“波羅的國家”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海洋生态(如“波羅的鲱魚資源”)等專業領域(《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卷》)。

三、補充數據


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商務印書館《世界地名譯名詞典》
  3. 國家海洋局《全球海域地理志》

網絡擴展解釋

“波羅”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植物名稱

指鳳梨(菠蘿)的别稱,常見于漢語中對這種熱帶水果的稱呼。


二、其他釋義

  1. 古代南诏語中的“老虎”
    唐代文獻記載,南诏語(古雲南地區語言)中“波羅”意為虎,如詩句“波羅毘勇猜”注:“波羅,虎也”。

  2. 形容悲傷愁苦的面貌
    元代文學作品中用“面波羅”形容悲愁神态,例如《集賢賓·春日傷别》中的“面波羅鏡裡青鸾”。

  3. 梵語“波羅蜜”的簡稱
    佛教術語中,“波羅”可代指“波羅蜜”(意為“到彼岸”),如明代李贽詩句“波羅忍辱是玄門”。

  4. 大衆汽車車型名稱
    現代語境中,“波羅”也指德國大衆汽車旗下車型Polo的音譯名。


三、延伸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或語言學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倍半弁裳變焦距鏡頭搶搶攘攘寵惜楚辭集注辏積鼎饪獨腳虎垛集鵝黃翻弄肺萎陷狗頭上生角骨殖匣漢軍核取毀誣毀呰佶聱擊楫金砂考取狼亢靈爽六鳌滿而不溢明洽明悉甯神溺志袍甲韸韸疲愞破題兒第一遭前沿親嫡青霄窮罄全具全年煞回閃帶升秩師匠十經童子失遺受讬霜野水中撈月熟妙屬絲搜章摘句談薮天分笤箕土系秃友骁碁孝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