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袒肉的意思、袒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袒肉的解釋

謂脫去上衣,裸露肢體。古人謝罪或祭祀時的一種表示。《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得祔,是生臣而安死母也;若此而不得,則臣請輓屍車而寄之于國門外宇溜之下,身不敢飲食,擁轅執輅,木乾鳥栖,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袒肉"是一個較為古雅且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并結合古漢語用法來理解:

  1. 字義拆解:

    • 袒 (tǎn): 本義指脫去或敞開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特别是上身。引申為裸露、無遮蓋之意。《說文解字》釋為:“袒,衣縫解也。”意指解開衣縫(露出身體)。
    • 肉 (ròu): 指人或動物軀體上附着在骨骼上的柔軟組織,即肌肉、肉體。
  2. 組合含義:

    • 将“袒”與“肉”組合,“袒肉”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裸露身體(的肌肉),指脫去衣服,使肉體暴露在外。
    • 這種裸露通常帶有特定的目的或背景,而非日常狀态。
  3. 具體語境與用法:

    • 請罪或謝罪的象征: 這是“袒肉”或其變體(如“肉袒”)在古代文獻中最常見的用法。古人請罪時,常脫去上衣,露出上身(有時還背負荊條),以示誠心認錯、甘願受罰。這源于先秦時期的禮儀。例如: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蔺相如門謝罪。” (廉頗聽說了(蔺相如的話),就脫去上衣,露出肩膀,背着荊條,通過賓客引導到蔺相如的家門謝罪。)(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 祭祀或禮儀行為: 在某些古代祭祀或特殊禮儀場合,裸露身體(或部分身體)可能是一種儀式的組成部分。
    • 表示赤誠或無防備: 引申為毫無保留、坦誠相見的狀态,比喻以最真實、無防備的姿态示人。例如:

      古人以“袒肉輸肝”比喻竭盡忠誠,開誠相見。 (此用法多見于成語或固定表達中)

  4. 現代理解:

    • 在現代漢語中,“袒肉”一詞已非常罕見,幾乎不再使用于日常語言或現代文學作品中。
    • 其含義主要保留在理解古代文獻(如史書、經典)時,特别是描述請罪場景(如“肉袒”)。
    • 其核心概念“裸露身體以示誠意或屈服”在文化記憶中仍有留存。

“袒肉”意指脫去衣服,裸露身體(的肌肉)。它主要是一個古語詞,常用于描述古代請罪、謝罪時的行為(如“肉袒負荊”),象征誠心認錯、甘願受罰。也可引申為毫無保留、赤誠相見的狀态。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對“袒”和“肉”字義的權威解釋。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2.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版):對“袒”字本義的經典解釋。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3.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提供“肉袒”用于請罪的經典文獻例證。 (來源:司馬遷《史記》)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袒”、“肉袒”等詞在古代用法中的釋義和例證。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網絡擴展解釋

“袒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文化背景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袒肉”指脫去上衣,裸露肢體的行為。其中:

二、文化背景與用途

  1. 謝罪禮儀
    古人通過袒露身體表達悔過或請罪的誠意,如《晏子春秋》記載的極端場景:“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即通過自我暴露祈求寬恕。

  2. 祭祀儀式
    在祭祀活動中,袒肉可能用于表達對神靈的敬畏或虔誠,如《儀禮》提到“右肉袒于廟門之東”的禮儀流程。

  3. 軍事投降
    類似詞彙“肉袒”在《史記》中用于描述投降行為(如廉頗蔺相如故事),表明裸露身體是古代臣服或歸順的象征。

三、相關概念辨析

四、現代延伸

如今該詞已罕用于日常,但在曆史文獻或成語(如“負荊請罪”中的袒露)中可見其文化遺存。需注意其使用場景的嚴肅性,避免與現代禮儀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參考《晏子春秋》《儀禮》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才大難用嵾差長逵宸襟持刺傳坐出塢蹈義店家調練狄山對等度索君分威高溫作業格棱歸獸國技還誨淮汭江筆交憤經用舊雅狂宕良久梁梠靈封玫瑰露默改磨笄木床納級佩珰否極泰來平讨樵爨侵踐欽欽岐婆券内榮冕撒因設若石尉手邊署字素心人台衮台謝彤辇晩步萬貫家私晚香偉譽蝸醢烏蓲象口弦鼗蕭摵